网站首页 > 樊氏名人 > 樊氏名人 > 近代名人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2/02/03 周五 19:08
  樊炳清,字少泉,一字抗父,又作抗甫,号志厚,1877年生于贵阳,1929年卒于上海,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清末诸生,1898年入南洋公学东文普通学校,学习日文、英文等外语及数、理、化等科学知识。该校监督(校长)为罗振玉,藤田峰八、田冈云岭等为教习,同学者王国维、沈宏、萨端、朱锡良等六人,其中王、樊、沈颇受罗振玉器重,目为“东文学社三杰”。后同学多留学海外,除沈宏外,其他人皆留学日本。在东文学校学习期间樊炳清就开始翻译和介绍新学,随后长期参与由罗振玉主持的东文学社及教育世界社前后两家出版社的编译事务,担任四大丛书《科学丛书》、《哲学丛书》、《农学丛书》、《教育丛书》和两大杂志《农学报》、《教育世界》的主要编译。
  1899年,23岁的樊炳清开始其贯穿一生的编译生涯,是年翻译出版的《东洋史要》一改中国以往史书的面目,该书以多种式样重版印行,风行于东南各省。1900年,因“庚子之变”,与王国维等提前肄业,留校供职于张元济主持的南洋公学译书院,配合晚清新政,翻译兵政之书。1901年,受罗振玉电邀,与王国维同赴湖北农务学堂任教译,尊崇“天下大利,首出兴农;百科之事,不可无学”的宗旨,翻译了多种农书。同年,与王国维和沈宏在金粟斋译书社出版译著,并主编《科学丛书》(初集),一人独立译出近代科学著作8种10部,译著颇丰。1902年至1903年,罗振玉任江楚编译局襄办,其时樊炳清可能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哲学和教育学。但此期间,亦有著述在国内出版,由江楚编译局出版了他和沈鸿等人编译的教科书二十多种。1902年,王国维在上海主持《哲学丛书》,樊炳清为之译出《社会学》两本。随后的1903年,樊炳清主编《科学丛书》(二集),收有王国维,以及罗振玉的长子后来的儿女亲家罗福苌和自己的译著数种。是年译出的井上哲次郎的《伦理教科书》(两册),《伦理学教科书》(四册)、《伦理学教科书总说》以及文部省撰的《伦理书》等四种伦理学著作,在当时影响较大。
  1904年,罗振玉创办苏州两级师范学堂并任监督,王国维和樊炳清从旁协助。王国维担任教习,主讲论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国文学等。樊炳清担任教译,专职编译与罗振玉创办的中国第一份教育杂志《教育世界》。王国维擅长于论说,主持社论数年,樊炳清则侧重翻译和改写,主要翻译教育小说、译介诸家教育学说和编写教授学专书。《教育世界》连续出版发行七年一百六十多期,该杂志在1904年至1907年间,由同在江苏师范任教的王国维和樊炳清改造为综合性的人文杂志。四年中的近百期杂志,经樊炳清之手翻译和改写的皆未署名。樊炳清自称抗父,“抗”者“藏”也,他这一“藏”,着实让后人费尽思量。
  1906年,因“逐客事件”,罗振玉愤而辞职,王国维和樊炳清与之共进退,皆辞去苏师教职,先后入新成立的学部。樊炳清与王国维供职于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和审查图书以及编辑《学部官报》。由图书局局长袁嘉谷主持,严复、罗振玉、王国维、樊炳清和刘大绅等编出中国近代第一套完备的中小学教科书及教授书,袁嘉谷称此五人各有特点,皆是近代学有专长的学者。这套完教科书是废除科举后中国教育的一个开端,尽管当时因出于教科书出版竞争,陆费逵等人对这套官方出版的教科书批评甚酷。但在今天来看,即就是被批评得最严重的修身教科书,其实也多有可取之处。何况,没有这个开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将更加艰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和王国维避地日本,樊炳清与周树人等供职于蔡元培主持的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不久,1912年春夏,樊炳清接受商务印书馆张元济的邀请,入该馆编译所国文部,担任高级编辑。此后十余年来,商务每有编书大役,樊炳清无不参与,如编写《辞源》(正、续编)、《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及《教育大词书》等辞书,编辑国文、理科、农业、商业、修身、论理、心理、历史等多种教科书及教授书,以及编辑《四库丛刊》。《四库丛刊》由商务元老张元济亲自主持,参与其事者前后九人,樊炳清出力尤多,张元济在《四库丛刊刊成记》追记同事,樊名列第一。此十年间,在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和《学生杂志》等杂志上,樊炳清以不同的署名,发表有数量可观的论文和小说,部分由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如《近代教育思潮》、《儿童研究》、《比奈氏职能发达诊断法》等合计近10种。但由于朱元善的干扰,我们一时无法掌握樊炳清著述的具体篇目,但数量已然不少。就学术水准而言,其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论文可以说达到了当时学术的前沿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樊炳清在1922年《东方杂志》发表的《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一文,首次提出了后来由王国维所阐发的“二重证据”思想,并指出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以“罗王”为中心。在业余时间里,除翻译雨果的《悲惨世界》,樊炳清还帮助罗振玉和王国维编印书籍,并由罗振玉倡议共同接济升允,由最近披露的罗振玉与王国维的往来书信来看,他们一直是至深的朋友。
  在1918年至1919年馆外编辑期间,受罗振玉与王国维之托,曾赴广州参与由藤田丰八主持的《岭南新报》,担任主笔,主持社论及连载笔记文章和小说。1923年,王云五革新商务印书馆,大量引进新人,许多资深编辑被迫辞职,樊炳清也于此时离开商务,与王国维一同受聘于仓圣明智大学,并为收集古器物及古书颇多的犹太富商哈同编写《文海阁藏书志》。此后,独立编写出中国第一部《哲学辞典》,由商务印书馆于1926年出版,蔡元培为之序。1927年,王国维赴水而死,樊炳清写有王国维事略,并接受王门弟子来访,他们参酌樊炳清所叙,写有王国维传和年谱数种。是时前后,樊炳清开始翻译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共30卷),至20卷病逝,享年53岁。樊炳清一生体弱多病,垦笔依人,不善交际,默默无闻,身后堪称凄凉。仅与罗振玉、王国维关系最为密切。如果说在“旧学”方面,有“罗王”之称的话,那么,在“新学”方面,“王樊”二人则有很强的互文性。正因为王、樊二人学术趣味多有契合,王国维才请樊炳清替自己的词集作序,由此又引起了学术史上争论了百年的一桩公案,即《人间词序》的作者究竟是樊志厚(即樊炳清)所作还是王国维假托名于“山阴樊志厚”。经研究我们认为,“假名”有之,“实名”亦有之,即《人间词甲稿序》为王国维所作,假名于樊炳清,《人间词乙稿序》则系樊炳清所作,该序对后来王国维的名作《人间词话》多有启发。
  长期以来的王国维研究,断然把樊炳清与王国维割离联系,实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罗振玉、王国维、樊炳清关系非同一般。三人因长期的学术、事业联系,进而结为至亲。罗、王为儿女亲家众所周知,樊炳清由罗振玉作伐,娶其妻弟山西巡抚丁宝全族侄女为妻。樊炳清逝世后,罗振玉之长孙女罗瑜嫁给樊的长子丰龄(羡之),生子三,末子名端全。至于樊炳清的祖上,因文献匮乏,只知其祖上宦游贵阳,一说其外祖母为藕裳(汪),写有长篇弹词小说《子虚记》、《群英会》等。罗振玉、王国维早为学界所侧目,樊炳清亦对近代学术有不可多得的贡献。但近代以来,世事颇多巨变,再加樊炳清本人颇有“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之志,致使其人其学几于湮没不彰。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