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传闻典故 search

发布人: 时间:2010/08/21 周六 14:06

  走进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隆镇樊家巷村,绿色葱茏的原野里,一座样式特别的养殖场房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走进场房内,只见一尾尾娃娃鱼在欢快地游弋。穿白衣服的工人正向这些“鱼中贵族”投放着精心配制的食料。清波与白壁相映,婴啼(娃娃鱼的叫声)与轻浪和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的写意图。这里就是京山县娃娃鱼特种养殖示范基地,基地的主人叫樊冬青。

  “这是娃娃鱼鱼苗,一指长的可卖450元。”

  “这是娃娃鱼成鱼,市场上每斤卖到1000元。”

  “这是娃娃鱼种鱼,一尾鱼可繁殖多条小鱼……”

   一谈起娃娃鱼,永隆镇樊家巷村特种养殖大户樊冬青就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娃娃鱼亦名“大鲵”,是一种活性淡水鱼,营养价值丰富,素有“水中黄金”之称。在内陆水池中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少有人问津。

  樊冬青养殖娃娃鱼,是在永隆镇委镇政府和樊家巷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进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世明帮他确立养殖项目,又给他申请养殖用地,办理了养殖许可证,筹措资金,使他坚定了养殖信心。

  2009年初,樊冬青投资400万元,修建了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双层恒温养殖场房,购回娃娃鱼鱼苗5000尾和一部分种鱼。从此,他就和这些娃娃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全心投入,用心照料,精心养殖,念起了自己的娃娃鱼养殖经。

  为了养好娃娃鱼,樊冬青两跑神农架、三上恩施、四下湖南、五访浙江,行程数万里,风雨兼程,先后考察了外地多个养殖基地,对这些基地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娃娃鱼的养殖和管理流程都做了详细的咨询和记载。同时,他还依托中国长江水产研究所,挂靠湖南水产研究中心,请教养殖专家、成功养殖大户10余人,对娃娃鱼的生活习性、成长规律和全程管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樊冬青养殖娃娃鱼,有他自己的精养和管理模式。首先是“水要清,环境要净”,池水始终保持清洁,温度要恒定,水中不留任何杂物,不放养其他杂鱼,杜绝一切污染源,尤其是防止残留农药、废渣水流入池内;其次是“食要精,量要定”,娃娃鱼的饲料按配方精心配制,定额分食;最后就是经常要打“免疫针”,有病就请医生,实行经常性消毒,增强娃娃鱼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2009年 7月,有2条娃娃鱼不明原因死亡,他当即专程请来中科院院士、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肖教授一行7人,到他的养殖基地对娃娃鱼病体进行了解剖,分析了发病原因。肖教授当面向他讲解防病治病技术,传授养殖管理技术,帮他有效地遏制了娃娃鱼疾病的发生。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养殖和管理,樊冬青的娃娃鱼养殖基地有了规模化的发展,娃娃鱼由最初的5000尾繁衍到了1.2万尾。2009年10月,他向外地销售了一小部分娃娃鱼,每条约二两重的幼鱼卖到 450元左右,成品娃娃鱼市场价可卖到每斤1000—1400元,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有关部门给他算了一笔账,他的1.2万尾娃娃鱼按现时价格可卖到近千万元,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500多万元,真是抱回了个“金娃娃”。

  现在,樊冬青养殖的娃娃鱼远销神农架、恩施、湖南、江浙等地。他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娃娃鱼养殖大王。他的养殖基地是荆门市特种养殖示范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长江水产研究所的重点科研项目基地。有一次,一位湖南客商找到他,愿意出资1200万元,将他的基地打包收购,他没有答应。

  樊冬青在继续把娃娃鱼养殖基地做大做强的同时,又在附近租地200亩,投资100万元,养起绿毛乌龟。这样,樊冬青的养殖基地就成了鱼—娃娃鱼(大鲵)—种龟的特种养殖产业链。在他的示范下,樊家巷村的特种养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村有养龟专业户3家,养蛇专业户3家,养兔专业户2家等,成了京山县有名的特种养殖示范村。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