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樊人樊事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6/05/01 周日 09:21

1



  樊琳云,出生于湖北,2012年第一名考入湖北美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Artpollo阿波罗签约艺术家。

  导语:“80、90年代的生活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却仍然铭记于我心,我想用一种朴素的方式来说出自己对于童年的回忆,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复杂情绪。后来的作品中着重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讲述。面对历史的长度,我更多的想表达中华文化一种慢慢元素的伤感情怀,希望让人内心有一种酸楚,以此让人们引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艺术创作是寻找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记者:请简述一下你最开始接触艺术到从事艺术教育再到职业艺术创作的个人线索经历?是什么缘由使你一直保持艺术创作的动力?

  樊琳云:自小开始,我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便开始了专业美术训练,后来读了美术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直到做美术老师。职业艺术创作是延续美院的创作思路,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努力向前走了一步。我想将这个我自己熟悉的主题深化,来寻找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最适合的途径。

  艺术创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我早已将艺术创作看成是我寻找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看来,画家首先是有思想的人,只是通过不同的题材与形式将这种思想视觉化。进而与观众达到心灵沟通的可能。

  记者:你目前的创作风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形成并固定的?你所处的周遭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对你的个人创作经验产生了哪些影响?

  樊琳云:目前的创作风格是从本科毕业创作开始形成,通过研究生三年时间不断的推敲打磨,经过了一个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进而不断学习与尝试,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

  时常我总在思考,孤独是不是一个人存在的真实状态。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当一个人散步时,那种状态总是那么的真实,不受外界干扰,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与自己进行真实的交流,也会达到自我反省的可能。所以经常一个人在工作室工作或者外出旅游都会有类似的生命体验。

1

《孤独--大唐姿态》 樊琳云 油画 布面油画 40cmx50cm 2015年  [保存到相册]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你所使用的绘画媒介的?

  樊琳云:油画颜料厚堆的功能和极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观感上产生与人的思想情感共振的力度与节奏。运笔之中,塑造不单单能够造型,也对肌理产生直接的影响。肌理不仅摹仿对象的质感,表现画面的总体情绪,更传达画家的心理感受,影响作品的感染力度。肌理之美,在于表达画面韵律及画家的情怀,有着高度和谐的秩序,此种纹理往往超越质感的局限而将精神之气贯穿于整个画面和观者内心,成为抽离于具象的色层美。这样来讲,它是抽象的。但于传统有画中,它反过来又附着于写实对象之上,融合于由小至大的总体氛围之中。

  我希望人们能引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记者:你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表达与当代艺术的精神气质,有哪些理解?

  樊琳云: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一种精神表达,它更多的突出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表达。传统艺术精神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师古人,师造化进而达到师人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从其笔墨章法布局气韵构成方面都突出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当代艺术的精神气质更多的强调艺术的创造性,着重一种创造性的表达,而不管使用什么媒介,更加强调作品的观念表达,以观念性的创作作为作品的重点依据,从而呈现多元化的创作状态。

1

《孤独系列--故都》 樊琳云 油画 布面油画 24cmx30cm 2014年  [保存到相册]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你的《孤独》系列作品,当时创作这一系列作品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在你以往不同的几个系列作品中,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

  樊琳云:这个系列起初是在画面中画一棵树,一只羊或者一辆自行车等,纯粹是我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而这种回忆中夹杂着一种安静的精神指向,因为我认为80、90年代的生活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却仍然铭记于我心,我想用一种朴素的方式来说出自己对于童年的回忆,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复杂情绪。后来的作品中着重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讲述。面对历史的长度,我更多的想表达中华文化一种慢慢元素的伤感情怀,希望让人内心有一种酸楚,以此让人们引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的创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花非花》,《向大师致敬》和《孤独系列》。内容上反差比较大,在方式与精神气质上具有贯通性。

  记者:在平时的艺术创作中,你对于自然、人文、社会以及你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有什么独特的感悟?这些精神元素又是怎么体现在你的创作中的?

  樊琳云:很明显,创作需要画家调动所有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同时也需要一个适当的契机来找到突破口。我的创作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历史的追寻与思考以及社会背景的概括,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同时也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打磨。我一直信奉少即是多,因此越简洁的画面,其承载的信息量越饱满,也更容易挖掘出一些连我本人都是想象不到的意外惊喜。而对于上述创作元素关系的推敲,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我绘画创作的核心元素。

  记者:如果从当前的社会语境出发,作为艺术家的你会对传统、历史以及现实生态提出哪些问题?

  樊琳云:首先,对于传统这个特别的主题,也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而留下来的老祖宗的智慧。那么,如何衡量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不光是表面上元素的类似,而是一种内心精神的传承。现实生态是各种思维方法与意识形态并存,我觉得存在即是合理,各种不同的视觉形态的存在会使整个人文生态更加充满活力,而不是一种文化强权来限制其他文化的传播。

  记者:最近你在思考什么?对艺术和自我之间是否还存在疑问?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对艺术观念和视野进行自我突破和拓展的?

  樊琳云:最近在思考如何用更加有力的形式表达一种静寂的意境之美。对于艺术与自我的关系,我向来十分肯定,坚信要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一路高唱。在日常生活中,我始终保持读书与速写的习惯。读好书,好比是向优秀的人讨教,这令人愉悦。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用速写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用于以后的创作中。

  我很喜欢百花齐放的艺术生态

  记者:目前你对艺术行业的格局有哪些具体的理解?

  樊琳云:目前,当代艺术比较流行,传统艺术或者官方艺术相对比较保守。但是,各有自己的魅力,相互间不可以取代,因此,我认为两种艺术方式都很好,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这两种艺术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实力。而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苏州、南京也不甘示弱。这样百花齐放的状态显得艺术生态尤其活跃,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记者:你个人比较崇尚或追求的一种艺术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现阶段你希望国内的艺术行业生态对你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樊琳云:职业艺术家需要像其他行业一样的良性循环。只有良性循环,艺术家才能不断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无论是展览抑或拍卖,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公共机构能够大胆支持并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有良好的平台、良性的竞争与稳定的市场帮助青年艺术家成长。

  记者:你怎么评价与阿波罗艺术网的合作?你认为它对你的艺术创作以及未来的艺术生涯有哪些影响?

  樊琳云:电子商务的广阔与速度打破旧有的经营模式,显示出极大的自由与优越。与阿波罗的合作,既能让作品被大众关注,又能让我剔除杂念,潜心创作。

  记者:你目前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未来有哪些方面的创作计划?

  樊琳云:将来几年将继续把孤独系列画下去,拓展一些更富有意味的形式和意境,争取走得更有深度,尝试出不同的形式语言,将画面的语言立足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挖掘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

  记者:平时看哪些书?喜欢什么电影?除了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樊琳云:平时看一些有关哲学、历史、艺术、美学、建筑、国学等书籍,电影会看一些国产文艺片和日本电影。平时爱好有爬山、旅游、看电影、参加公益活动,也很喜欢和朋友们定期聚会。

  记者:谢谢!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