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名人 > 樊氏名人 > 现代名人 search

发布人:樊哲祥 时间:2015/04/26 周日 21:32

樊秉善(1906~1982) 字复初,号寒泉、拙栖,出生于樊家圪坨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祖父樊玉宝,终身为地主奴仆,父樊上斌一世长工。秉善从9岁起帮父种田糊口,因先天深度近视眼,从农困难,家人被迫送私塾就读,恩师视其聪颖苦读,才华出众,免资义务课读。后入名师慕少明学堂,慕亦赏其才华,偏力栽培,功倍讲授,故所学课业,领受烂熟。
    1922年,樊初小毕业。因家贫在葭县螅镇高小当炊事员,边工边读。6个学期考试,5次第一,1次第二,学习成绩震惊全校。在校期间,教师李韶华对他十分器重,韶华是葭县南区名师、名老中医,秉善羡慕不已,请求随从学医。李先生欣然应之,勉励其钻研医学。从此,他寒窗岁月,苦熬苦读,步于医途。

    民国十四年(1925),秉善19岁,高小毕业,在葭、吴、绥农村任教16年,教学与自学并重,勤攻文科、医学。山僻之乡,医书缺少,他跋涉近二百里,于米脂城购回《医方集解》、《百病回春》等书,苦心研读,遇难字难题,四出访师请教。在葭县沙坪上村某财主家任教时,该家藏书甚多,他经常借阅,先后抄读《汤头歌曲》、《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本草备要》、《寿世保元》、《济阴纲目》、《幼幼集成》和《内经》、《伤寒》、《金匮》等医学经典。
    抗日战争时期,他于葭县螅镇从医,常向名医李韶华求教,获益殊多。两年后,任米脂中学(镇川中学)国文教师,兼校医年余。后漂流榆林,遇同乡相助,重设医堂,糊口度日。榆中校长崔焕九染病,多医效微,秉善初诊幸愈,名扬四方,上门求诊者日增。1946年10月,崔患疾年许,樊再次医治,确诊为风寒咳嗽之症,他以祛痰补气剂,除痰顺气,复用开胃健脾之味,大建功效,继服补中益气汤,其体迅速康健;又一妇女患经闭症瘕病,诸医误诊为孕。年余未产,体弱消瘦。樊施以“牡丹皮散”获效。
    秉善善良厚道,加之出身贫寒,处处能体贴穷人之苦。用药力戒昂贵之品,惯用偏方和通用之药。遇垂危症者,方施滋补剂。他积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米麦乃宝中之宝”。他重视民间单方、偏方,多年积书成册,临床应用,药简效宏,深受群众欢迎。一次遇一小儿痰呜鹿,高烧昏迷日余,众皆认为无望,他用酸菜清汤冲服白矾未,立效;又遇一妇,胎衣不下,他用嫩白菜汤试之,取得奇效。
    农村多见小儿气死症,樊自拟“白芍、香附、柴胡、生芪汤”(体壮者香附为君,弱者生芪为君)舒肝解郁,医治多例,效果均佳。乡间小儿多患“痊耳疮”,临床用蜗牛粉治之,效好。小儿口疮,屡有患者,他以人中白治之即愈;治黄水疮,他用中槐枝、花椒、硫磺、明矾合剂涂之,甚好。赘疣不时遇到,他以蜘蛛丝缠之,奇效。
    1944年夏,吴堡保健药社聘樊为医,月薪小米3.5斗,他积极署事,不嫌酬微。1953年,赴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一年,收获甚大。结业后回吴从医,先后被选为县卫生协会副主席,县人民代表,县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县革命委员会委员。
    1959年,陕西省中医研究所聘其为中医通讯研究员,是省卫生厅备案的陕西肯名老中医。
    秉善一生谦虚谨细,勤学苦钻,几十年临床中他坚持“下笔虽完宜复思,用心已到莫迟疑”,病情如敌情,用药如用兵,兵无常势,药元定法,贵在相机出入,丝丝入口”的精神教育、鞭策自己。抄积读书笔记数十册;自编验方歌诀数十首;《临床实践录》医案1册;《名方集录》1册。
    秉善不仅学文、学医,而且爱好诗、词、歌、赋,业余写诗颇多,诗中“秉赋愚鲁元小就,善与人同从大公”;“复始一元三阳泰,初回寅斗六合书”;“拙才更须争进步,栖身何必起高堂”等句,足见他的高风亮节。
    秉善还喜欢书法,是县内善书名人。
    1982年9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