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名人轶事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3/02/14 周四 10:20
 

清末及民国初期,湖北恩施人樊增祥堪称一代诗宗,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樊增祥从11岁开始写诗,足足写了75年。从24岁到64岁的40年间,是他诗词的高产期,几乎每天必有几首诗,一生中共写诗、填词3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仅《樊山文集》就有15册、60余卷。

一代诗宗樊增祥

樊增祥书法作品

左宗棠羞辱:一段离奇的成长路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别号樊山,今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樊增祥的父亲樊燮,曾是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一名总兵。1858年由官文(湖广总督)保荐他入川追剿太平军。一日樊燮去长沙谒见抚台大人,抚台让他参见坐在旁边的师爷左宗棠。樊总兵不知道利害,参见师爷时没有请安,并振振有词:“我乃朝廷正二品总兵,岂有向你四品幕僚请安的道理?”左宗棠盛怒,跳起来用脚踹樊总兵,还高声骂道:“王八蛋,滚出去。”不久,朝旨下,樊燮被革职回籍。

樊燮忍辱含垢带全家回到恩施城梓潼巷故居,在正屋的侧面修一间两层的角楼,把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滚出去”这6个字写在小木板上,放在家供祖宗神位的牌子下面,名为洗辱牌。从此,他重金聘请名师为两个儿子执教,不准两个儿子下楼,并且给儿子们穿上女人衣裤,并立下家规:“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

樊增祥自幼聪颖,四五岁时,就能作对子,9岁进私塾,入塾前已能背诵上千首古诗词,11岁便能作诗、填词,人称神童。樊燮受辱后,每月初一、十五必带其二子跪拜祖先神位,在洗辱牌前发誓。后到抗日初期,史学家刘禹生到恩施“寻云门老辈故居”,仍见樊家楼壁上,尚存稚嫩墨迹“左宗棠可杀”五字。樊增祥兄长早死。他不负其父所望,把对左宗棠的家恨埋在心里,发愤苦读考秀才、中举人、中进士、点翰林,一直做到江宁布政使权署两江总督。1867年,22岁的樊增祥赴省参加乡试中举,回家后仍不忘写诗、填词。期间,写诗1000余首,诗作清新自然,或表现山村乡景,或描述生活情趣。如《冬日山行绝句》之四:牧儿生小住山家,冬学闲时乐事赊。雪后不知溪路断,倒骑牛背看梅花。

张之洞提携:幕僚从政路

洗辱牌前的教导,影响了樊增祥一生。1861年,他随父来到宜昌(其父曾任宜昌府中营游击),在清苦的环境中苦读10年经书,直至中秀才,中举人。

187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到宜昌视察时,发现樊增祥的诗文才华,很是赏识,并推荐他担任潜江书院的讲席。1878年秋樊增祥入荆州幕府,冬天又到武昌张之洞幕府,充当幕僚。张之洞成为樊增祥的官场导师和后台。张之洞劝导樊增祥不要专攻词章之学,要多做经世学问,“书非有用勿读。”引导樊增祥在社会中立足,并走上仕途。1875年,樊增祥30岁时,第一次精选自己1870年后所写的500多首诗词,分上下两卷编为《云门初集》。张之洞赞其在诗词创作方面,表现出了“精思、博学、手熟”的惊人才华,往往能把“人人意中所欲言而实人人所不能言”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表现在自己的诗词中。

在交友中,樊增祥先后与文学家李慈铭、陶子珍、袁爽秋等人结下深情厚谊,诗词唱和,“文宴无虚日”。著有《北游集》、《金台集》、《水淅集》等7部著作。

1877年,32岁的樊增祥进京会试,终于考中进士。樊家在恩施、宜昌两地迎宾宴客3天,当众烧掉了“洗辱牌”。1884年,樊增祥前往陕西宜川任知县,走上仕途从政路。任职7个月,调居省府,后又到咸宁(今西安)、富平、长安任知县。1892年,樊增祥再任咸宁知县。1893年2月至1898年7月赴渭南任知县。执政期间,他虽“劳形案牍,掌笺幕府,身先群吏”,仍在闲暇时间“结兴篇章,怡情书画”,将自己的诗词整理,编成20余集,1894年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集付梓刻印。

据说樊增祥在渭南执政期间,十分注意严法、宅心、平恕。由于他长期处于贫困的生活中,养成一种坚毅的性格,能自行其志。他经世30多年,精于人情世故,加之经常出入张之洞府,受张点拨,对文官从政之路十分精通,在执政时以果断的作风、出众的才能受到各方面好评。樊增祥在渭南任知县的第四年(1896年),到过一次北京,因俄国军队入侵,樊增祥看到了战乱留下的阴云,使他满怀凄凉。从1896年秋到1897年夏,写下感怀时事的诗100多首,后编为《身后云阁集》。从1884年到1898年的14年中,樊增祥先后任职10年,期间结识不少文化名人,勤于诗词写作,每日均有诗作记录在卷,经修订后出版诗词集20余册,还集断案《批判》12卷。其师友对《批判》颇有赞誉:“古今政书虽多,但能切情入理、雅俗共喻的,恐怕要以樊的判辞独有心得。”

樊增祥这一时期的诗,有少数体现他的报国之志。他在《再题岳王庙壁》的诗中写道:三字沉冤郁未伸,风波亭事剧悲辛。灰中缚虎添公案,湖上骑驴有故人。期间,樊增祥因诗而出名,诗词创作达到顶峰时期。仅出版的《樊山文集》就有15册、60余卷,分为《樊山集》、《樊山自叙续集》、《樊山批判》、《樊山公牍》、《樊山时文》5个部分。他“欢娱能工,不为愁苦之词,艳体之作”。其作品受唐诗宋词影响较深,喜欢用典,讲究对仗;其骈文言辞华丽,铺排自如,很有文采。

在他的作品中,长篇叙事诗《彩云曲》、《后彩云曲》负有盛名,前曲写于1899年,后曲写于1913年。《彩云曲》石刻现在还存在陶然亭慈悲庵。

樊增祥清末民初与周树模、左绍佐并称“楚中三老”,与易顺鼎一起被称为两湖诗坛的“两雄”,在全国也有很高的名气。他与李慈铭、陶子珍、袁爽秋往来密切,有“李樊”、“陶樊”、“袁樊”等之称。

慈禧赏识:入朝军机政务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清政府节节败退。樊增祥受命到安徽等地招募兵士,以抵御外犯。不久,又受命回西安。慈禧太后认为樊增祥“置身机要”、“智精过人”,下旨樊增祥进京,“自今机要文字,可令樊增祥撰拟,乃当秘之,勿招人忌也。”樊到任后,在朝廷中增设政务处,负责处理军机政务。1904年,升任江宁(今南京)布政使。他的诗作《中秋夜无月》:“亘古清光彻九洲,只今烟雾锁浮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借中秋天阴无月,抒发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樊增祥又将自1896年至1903年7年间所著诗词整理修订成17卷,这是他第三次将诗词结集付印。交刻时,附有自叙3000多言,并有表达他意愿的手迹诗一首,印在文集的扉页上:自有高歌动鬼神,樊英才调信无伦;谁说壮地多浮响?未许东川说替人。一入蓬莱依日月,七传号剑照麟麟。如今小试神明宰,种稻公田为养亲。

1901年,朝廷在西安赐建左宗棠专祠,全省官员前去致祭,巡抚委托樊增祥主持左祠的奠基仪式,樊当即推辞。或许他始终不明白:左宗棠侮辱其父,并非左是举人,而是左有大本事,当时的重臣陶谢、曾国藩、李鸿章……哪个不受他的气?

1909年至1911年5月,樊增祥积极支持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却站在革命对立面。1912年后无可奈何定居北京,退居民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生计,樊增祥甚至去给比自己小38岁的梅兰芳当文词老师,给其修改戏曲文词,聊以糊口。经樊增祥修改过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京剧的道白与唱词,颇有文采,这对梅兰芳在京剧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