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哲祥 时间:2012/02/11 周六 11:30

注明: 这是重庆一位樊家人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他叫樊水(笔名),河南南阳樊国泰第22世裔孙。樊水,原名樊勤学,重庆江津人,1954年6月出生,属马。性格爽直朗硬,喜欢结识朋友,开梅瓣的兰花,清明前采摘的状若鸦雀嘴的茶,许多年前酿造的酒。汉语言文学专业,重庆作协会员。出版有《樊水文集》以及多篇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

作家萧军说樊水其人宽厚的肩膀,大脑袋,高高的鼻翼上架着一副旧式玳瑁色粗框边眼镜。给我最深的第一印象是:“喂,有酒没得?喝白酒么?要得。说老实话,喝了酒而且是白洒才能发挥。”一口浓重的重庆话,把个豪爽、耿直、坦诚的性格一下子展露出来。果真,樊先生喝了半斤大曲下肚之后,从餐桌到后半夜在客房中客座,我耳边听到的几乎是樊水先生一个人滔滔的恢宏制论。


 

上篇   血脉故乡

 

这世间,有的事情是不能心气浮躁,要有耐心的,如思想。

我从哪里来?这可以说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的梦魇。

一个人的身世血脉到底有多远?也无时不刻困扰着我。

我像一个爬涉的旅人,越千山,趟万水,总想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灵魂的故乡。我举目四望,浮尘漫天,我就知道,这有多难,而要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灵魂多年的故乡,我就必须找到生养自己生命的家园,身世血脉的故乡。

它,已是我久远的心灵之痒。

我曾在《青青骆騋山》那篇散文里,简略地描写了我的出生地和我的老家,实质上,只要我闭上眼睛一想,就会发现,就我短暂的生命之旅来说,它就是故乡,从我的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一生,它就成了我终生魂牵梦绕的地方了。

可如果,将它搁在我的灵魂之旅里,它又只能是我漂泊生涯中的一个客栈,表明我曾经在那停留过。灵魂之旅太远了,它远至我以毕生力气到达不了它的边缘,远至星辰,远至上古,远至烽火连天的历史与传说,你说,能走到它的哪儿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地域意义上的家园,也就没有精神的家园,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无一例外,都是以地域意义上的家园为蓝本,参照建造的。再就是社会经历,及身世血脉。而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身世血脉没有了解,就等于没有身世血脉的故乡,也就可能没有精神实质上的灵魂家园,而没有家园,也就谈不上灵魂的家园之旅了。

说来,诗歌、舞蹈、音乐、画画,一切的文学与艺术,皆是地域物事和心灵想像的结果,而精神在其中诞生、飞扬,灵魂也就找到了最初栖身的土洞,一个小小的土洞家园。

我想弄清楚我的身世血脉,我热爱我灵魂的故乡,可它在哪里?难道,只是存在于我的梦幻和风中吗?这里不能不说到姓氏,而说到姓氏,不能不说到姓氏的起源,说到郡望和堂号。

那里,藏着我身世血脉的全部秘密和烽烟中于尘世不绝的生命档案。

 

记得多年前,一天,父亲告诉我一件事,说老家人重修了家谱,想找个地方给帮忙印。我想了想,其实这事也没多大意思,耀祖光宗已经显得过时和陈腐,但转念又一想,它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意义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让人找到自己血脉的根本。家世搞清楚,总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

于是我说,现在找人帮忙印,有点困难,不说也明白,不如这样吧,一家一户凑点,父亲想了想,说也行。就这样,我突然间知道了我家还有一本宗谱。过去,说到我们家的来历,父亲也不甚了了,只是说,“湖广填四川”来的,湖北麻城孝感。其它的,也就再不知道了。

就是从那时起,我也第一次,知道了我的祖先也是填川来的,按世俗的说法,是绑到四川来的。谁都知道,四川人走路爱背了手,据说就是被绑进四川,落下的习惯。而当宗谱拿到手里,我细细一看,感觉父亲说的,又不对了,“湖广填四川”没错,可最初落脚的地方,不是江津而是内江,那么这中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并且,这本宗谱,不知什么原因,显得过于简单,许多的事情说不清楚。

于是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我又回了一趟老家,本不是有意回去寻家谱,却无意间,得到了一本道光二十八年秋桂月编修,宣统二年庚戍续修的宗谱。

这是一本完整的宗谱,分上下卷,上卷有叙,樊氏受姓宗本考,修谱禀县立案的呈文,多篇纪实,十二年一大祭,每年春祭秋祭的祭仪及族约,家训,丧服总图,宗族服图,本宗士籍,字派。完全就是一本文化书。下卷为家谱世袭录,老坟图。此谱依据的老谱为“豫章(南昌)之谱”和“麻城之谱”,并由湖广的族人“以数千里之远送谱来家”,竖排木刻版,祭先祠刊,宣纸印。虽被虫蛀烟醺,但除了后面尾页“白杨扁坟地形势图”毁损,其他均完整。

宗谱上说:“吾家谱帙,一伤于元末之红巾,再伤于明末之张献忠。”所以,这本宗谱,上卷有文化文学上的意义,如典藏。尤以述及召伯至仲山甫之间的渊源,最为翔实。下卷详述身世血脉,我视为家珍。

宗谱里,有这样一句话:

“八世祖   长讳  朝唐,妣氏未详,生二子,迁于四川内江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的八世祖是长子,叫樊朝唐,生有两个儿子,因“湖广填四川”,从当时的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到了四川内江县。至九世祖,宗谱里记载是这样:“九世祖   长讳   现妣氏王,生二子,长子避兵贵州遵义大溪里八甲河村坝”。次子,则往思南府的婺川。至十世,仍为二子,我房为长,名守富,娶萧氏,生二子,仍居贵州。另一子名守成,娶李氏,也生二子,其后迁徙去了大定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我掐指算了算,我是二十二世,倒推回去14代人,也差不多就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想来,也就是张献忠杀四川的前后。

 

我在四川安岳当过知青,张献忠杀四川,至今,仍是当地人酒肆茶楼和田间地头的话题,闻者恐怖。安岳过去归内江,现已划归资阳管辖,不过,两地相邻。

说来,如果没有那一场屠杀,也就没有后来的百年迁徙,大规模的填四川,当然也就没有我和这篇文字。所以,这段,也就是家族迁徙这段,我须稍仔细说说,不然,后面精神生长那段,就说不清楚。

当年,四川人几乎被屠杀一空。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六年有人户26万余户,人口310万人。到公元1685年,即康熙二十四年,则已不足9万人,也有一说为“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丁指壮男,加上妇幼老弱,恐怕也就那个数。

一时间,“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可耕之民。”当时的重庆,时称重庆府,下辖一厅二州十一县,厅是江北厅,州是忠州、涪州,县就是如今周边所管辖的这些县市,共计也就二万来人。当时的重庆城,真正的重庆老城,也就是如今的通远门至朝天门,也就二百来户人家。

重庆,偌大的地盘,二万多人口,想来是怎样地荒凉?百里无鸡鸣,野骨相撑拒。户户有人死,荒山无人埋。

我的八世祖,往四川迁时,原以为四川富庶,安定,不想很快,屁股后头就杀来了,且杀来的还有后来的清兵。当时,可谓军阀乱战,有游民军,农民军,明朝的官军,清军,还有各地的民防团练和匪。他们大鱼吞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泥巴就是老百姓。因就在张献忠杀入四川,建大西国,做大西王时,李自成已经攻入北京,清兵也在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城门后,杀进中原了。

时有民谣:“流流贼,贼流流,上天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

当时,四川总的被杀了几百万人,血流成河,野兽群游,老虎豺狼,食人都吃得腻了。加之人死后无人掩埋,发瘟疫,就更惨了。

张献忠何以狂杀四川人?一是变态,早年受了什么刺激?再就是因了红颜祸水一说。

巴蜀自古出美人。

过去有句古话,叫少不入川,美女子多了,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祸水。

当时的四川,因了天府之国的富庶,又是丝绸之乡,女人穿丝着绸的多,一些美丽女子,富家女子,就在罗裙上绣上诗句,或花草,穿街过市,极是艳美,尤其是成都那样有文化,富庶,又悠闲而开放的城市,如此优雅韵致,却在无意间就惹着谁,招着谁了。以致就有人编出了上天震怒,红颜祸水,托梦给张献忠,让他去杀去淫的故事。也就是那民谣。

我的八世祖,在兵荒马乱中死了。九世祖,也就是八世祖的长子,于混乱中“避兵”,仓皇逃进了贵州的深山老林,几百年前,想来也就是不毛之地。“避兵”贵州,有三世,至十二世,就迁到重庆了。

宗谱上是这样记的:“十二世祖  二讳  天爵,妣氏周,生五子,迁于四川重庆府江津县杜里四都一甲感应坪”,也就是骆騋山,那地方,现在依然就叫感应坪村。

 

俗话说: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家族的迁分也是如此。我手里这本宗谱里记载的,就是从十二世祖樊天爵传下来的这一支。字派依次为:“天信金以在,友志昌儒英。勤能致富,俭可成家,善有余庆,孝则孔嘉。”

家族迁徙,多与世道的动乱相关,中原大地,历来多战事,百姓饱受蹂躏之苦,就只有举家迁徙逃难,我的先祖,大的迁徙,一是南宋末年,元末明初,再就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了。

逃难中,许多人死了,没死的,就将血脉传了下来。

溯血脉往上,从一世始祖往下排列,依次的字派是:国、世、永、仕、严、学、曰、朝、现、守、宗。计11代人。其中,“一世始祖  樊  讳  国泰,妣氏刘,生五子,住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二世祖为末房,留守宗祧。 “三世祖  八  讳  永信,妣氏刘,生四子,迁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掌大丘。”

女儿在江西读书,问了,还真有这地方。

什么时候,又从江西到的湖北呢?谱载:“五世祖  六  讳  延鹉进士,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知县,后落业于县之孝感乡,妣氏陈,生十子。”我是第十子这脉传下来的,可想,在湖北,在江西,许多的樊家人,其实都是一家人。只要是上边那个字派能排列的,都是。

我的五世祖,生了十个儿子,我的六世祖就有了九个兄长,整十弟兄,其字派为学,依次为“文武圣贤道诗书礼易高”。

我是讳“高”,也就是幺兄弟学高传下的子孙,字派为勤,隔十六世。而我先祖的前九个兄长,从长至九,也就是从学文到学易,依次在当时湖广的汉阳、荆州、岳州、郧阳、襄阳、常德、辰州、衡州、永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和湖南。

我这一支的祖先居麻城孝感,后来因填川,继而躲战乱,迁来徙去,就漂泊到重庆来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麻城孝感,湖广填四川的人,有很多都是从那儿来的,它是精神家园,有个歧亭,有个中转驿,有条光黄大道,在府前街办好手续,就登船往西而去,踏上漫漫西迁路。孝感依山傍水,土地丰饶,我的先人卸官居其所,三世而移民,现麻城建市,孝感乡早已经不存,只是于史于心不灭。讳,按词典解,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这里指尊长。如五世祖六讳,就是说他,是排行第六的儿子,而四世祖就生养了六个儿子,他是小儿子。那么,四世祖往上的先祖,又是从何地去的江西呢?这,就要追溯到河南。再往上,就要追溯到山西上党了。

而前提到的郡望,什么叫郡望?郡望和堂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研究姓氏文化,就得寻根问祖,就离不开每个姓氏的郡望。说白了,“望”就是名门望族,指有名望的姓氏大族。所谓“郡望”,按敦煌出士文献中“天下郡望氏族谱”的讲法,就是按州郡记录的每郡的望族。简称“郡望。”而堂号,则是一个姓氏祠堂的名号或名称,挂在正门正中上方那块匾牌。如今重庆湖广会馆里的“广东会所”,就属这范围。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