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2/10/25 周四 18:30

作者:宛川慧

图为水印长廊董事长樊海峰图为水印长廊董事长樊海峰

编者按:樊海峰,广州弘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胡润最受尊敬企业家”之一。2000年创办弘晟投资企业,主业为房地产开发,兼营证券投资、物业管理、园艺种植、园林施工等产业。公司坚持"合乎理想,合乎自然"的核心理念,以"让人们诗意的栖居"为企业使命,致力成为中国高端住宅产业的领先者。公司目前已成功开发广西最高端居住小区——华林君邸、誉为“中国最美别墅”、“中国山水栖居孤本”——水印长廊、广西最大苗木种植基地——凤凰生态科技,正在规划开发桂林桃花岛项目及山岔湾度假项目等。

    在本次访谈里,樊海峰先生跟我们分享的是——他对于“幸福”的独到理解。

 

问:请问您什么时候,最早有幸福的概念?

答:最早知道有幸福这个词,是幼小的时候,跟大人一起颂唱《东方红》——“他为人们谋幸福,他是人们的大救星”。那时侯,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有书读,有饭吃,地主不能复辟,狗日的美帝国主义永远打不进来”。后来,懂事了,神话也破灭了,对幸福这个词有些模糊了,甚至有些反感了(尤其是在大学的反叛期内)。

再后来,经历过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后,慢慢感觉到,幸福既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最终极的追求。尽管解读的方式各有不同。

 

问:那么,现在的您,如何理解幸福?

答:我个人理解的幸福是——有梦想,有事做,有人爱,活在当下。这四个方面都做到了,幸福感会相对高一些。

 

问:什么是“有梦想”?

答: 有梦想,是指确立了自己在一定的期间内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觉得,一个人必须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梦想,追求的目标。真正的梦想是追随自己内心的。这往往跟儿时的记忆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确认梦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迷失真相。有梦想的人海阔天空,每天都很充实。假定你确定了一个十年的梦想,即使十年后梦想不能实现也无所谓。毕竟这十年,你已经很充实地走过来了。再来一个十年又何妨!也许到死那一天,也没能实现梦想,一样无所谓,因为这一生,没有白活,没有醉生梦死。

斯蒂芬·茨威格曾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到:“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问:然而,我经常听到别人说,无欲无求才能快乐幸福,此言是跟有梦想有冲突的,对此,您又如何理解?

答:我认为,“无欲无求”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求,地球上没有人能做到。得道的高僧也不能做到。如果有机会你面对一个高僧,你在他眼里,一定会看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一种大爱,也是一种欲求。其实,追求“无欲无求”,本身就是一种欲求。人真正无欲无求,是死掉以后。

 

问:怎样理解“有事做”呢?

答:有事做,是指在梦想的引领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记得有一次深夜,陪刘太格先生从桂林到柳州的路上,车到半途我已经昏昏入睡了,他老先生还在大谈工作。我问他为什么总是这样充满激情。他说,“工作就是我的休息”。平时你经常可以听到他说,“我一个星期有八天时间”。从他身上可以充分看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让人永远充满激情。

当然,我要强调的是,要做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事,才能幸福。如果做一些恶魔才做得出来的事,永远不会有幸福。

 

问:那如何理解“有人爱”呢?

答:有人爱,不仅指有他人爱自己,更重要是自己有能力爱别人。这其中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在日渐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有些人连爱的能力都已经丧失了,内心一片冰冷。不能爱别人,当然,别人也不会爱你。这些人连幸福的边都沾不着。爱是一种给予和奉献,爱是一种力量。

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如果为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带来秩序与和谐,只要你知道如何对爱,一切问题都迎韧而解,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问:“活在当下”讲的很好,具体怎样解读呢?

答: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公司的心灵成长教练李根老师在课堂上很严肃,非常讲究仪表,但在卡拉OK的时候,就是一个玩得最疯最尽兴的人。他可以第一个跳上音箱跳热舞。这就是我们身边现实版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珍惜现在这一刻,正在做的事,正在呆的地方,正在存在的一切事物;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心放在这些事物上面去,全心全意去做好和体验。

 

问:你认为最降低幸福感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比较”!跟他人比较财富、成就、功名、品位等等,只要一比较就大大降低幸福感。与他人比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自我消耗。西方哲人说过:“幸福与你的财富无关,与邻居的财富有关。”

 

问:这话很有意思!还有别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幸福感吗?

答:有社会的大环境,国家的大环境,唐朝的中国人幸福度是蛮高的,那时的长安是中国周边国家人民向往的中心,《世界史纲》作者韦尔斯认为,“那时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而反观今天的中国,人们有了钱都跑去西方去,个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问:能否讲几个你生命中的幸福片段?

答: 几年前的十月,徜徉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美泉宫是奥地利古老的皇宫,其园林设计极为精美。深秋的美泉宫,层林尽染,午后的阳光暖暖的,金色的树叶、金色的阳光,连喷泉都被镶上金色,这一刻,浪漫到了极致,浪漫到你就想消融在里面。我不由自主地脱掉外衣,一个人忘情地在树林里慢跑,跟着感觉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懒得想,仿佛被催眠了,被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深深地笼罩着。

最近还有一次幸福体验,一个人驾着车迎着初生的太阳在郊外自由地穿行,车上刚刚播放着韩红演绎的《我的祖国》,看着窗外掠过的好山好水好地方,一种无可名状的情怀,让我泪流满面,此刻我感动着、自由着、幸福着。

 

问:问一句,总体上您幸福吗?

答:我目前的幸福指数应该是中等偏上。脸上常有阳光,偶尔阴有小雨。

 

问:能否列举一些令你印象很深的、很幸福的人?

答:首先是一个老人、一个在粤港地区很让人尊敬的老中医,广州一些政商界要人都找他看病,大家尊称他为“德叔”。

老先生居住在广州花都的农村里,平均每个星期有两三天时间会应病人之邀坐公共汽车至广州市区给人看病,中途还要转车,单程的路途都要花上两个小时。有一次,看完病后,我原准备安排车辆送他返程,他却微笑的拒绝说:“不要管我,我习惯了,人就是要自然生,自然长的。”

而出诊费付多少随你便,给与不给,他都一样高兴,他只关心病人的病情。

德叔解放前在国民党部队当兵,解放后被打成反革命,蹲了近十年的大牢,有一次被拉出去枪毙,途中发现搞错了,从而死里逃生!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曾经蒙受奇冤大辱的老者,饱经沧桑的脸上永远是笑容,眼睛发出只有小孩子才有的灵光!我不知有多少次和他面对面,但竟然没有听他讲过一句抱怨的话,更没听他骂过人和事,有一次,我逗他道:“你为什么不骂一下那些害你的人呢?他们害的你家破人亡!”他朗声笑道:“都过去了!”

德叔开出的药方往往药到病除,但每一种药材又极为普通的,可能就是几块钱人民币,他从不像某些老中医那样故弄玄虚,装神弄鬼。他每天也抽几根烟,问他为什么也抽烟,他说:“中意(喜欢)就抽几根,无所谓。”

德叔的内心充满了接纳、满足、慈悲、仁爱,一个从死亡线走回来的人,参透了生死,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他在一起吃饭、聊天,会令人感到舒服、开心和幸福。

老人家平时没什么大病,临终前只有十分钟不到的不舒服,就见上帝了。连死都是这样的死法,你能说他不幸福吗?

还有,在云南,我认识的一个人,叫“大桶”,从广州到丽江旅游,到了以后,丽江的风土人情让他走不回来了,留下,然后开了一个茶行,每天就卖茶、泡茶、喝茶、侃茶,高原红的脸上很明显地写满了自由、惬意和幸福。

 

问:华林君邸小区在五年前就提出“幸福”社区的理念,并且我们的主广告语就是“幸福在庭院中绽放”。我们很想知道当时怎么会提出“幸福”的理念的呢?

答:当时的讨论过程很有趣。

记得当时我提出“幸福”的主题的时候,赞成和反对的意见都很极端。反对的人说幸福太虚无、太空乏了。我坚持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幸福是我们内心的希望,希望业主在小区上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第二,华林君邸的产品无论从规划、建筑、园林到物业服务都致力营造出一种幸福的氛围,并且,我们确实做到了。一点也不空乏,没有一点忽悠的成份。因此,坚持把“幸福在庭院中绽放”作为主广告语。而事实证明,幸福是我们广大华林业主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同样,现在我们把幸福社区的理念,植入桂林水印长廊项目,倾力打造出一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居所——远处有奇峰耸立,美不胜收;近处的漓江,渔夫、竹排溯江而下,情趣盎然;河滩上的牛群漫不经心,珍珠般的白鹭群起群落;清晨,仙雾飘渺;落霞,渔舟晚唱,炊烟袅袅。这一切的景致,系天造地设,唯美、幸福而真实。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