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哲祥 时间:2012/11/28 周三 12:04

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所代表的古蜀国文化,让世界震撼的同时也留下了千古迷团。从三星堆发现的一批玉器,以及早期蜀都与两个大规模青铜人造像的考古分析来看,蜀地的青铜文化与中原大体同步发展,其文化起源具有本地渊源,同时又具有受中原、秦陇、江汉的青铜文化鲜明影响的特点。因此探其文化源头,有土著说,有外来说和融合说。但是,这与昆吾氏(族)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刘新生对三星堆出土陶器进行研究后认为[1]:“在4000年前后,早期蜀文化出现一次飞跃,是典型的三星堆文化形成期,到商代中晚期达到鼎盛。”发掘者陈显清、陈德安撰文认为,三星堆文化可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其中第一期与二、三、四期有较大差别,他们认为在三星堆文化的形成期,有一种飞跃,有一种质变。这种飞跃和质变是一种外来比较先进的文化融入其中的征象。那么,这外来文化来自何方呢?

江章华、李明斌在《古国寻踪》中认为,三星堆文化在宝墩文化[2]的基础上,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形成的。杜金鹏在《封口盉研究》中进一步推断:三星堆文化与“商汤灭夏,造成以桀奔南巢为代表的夏遗民大迁徙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系。”

早期蜀文化出现质的飞跃,或者说三星堆文化的形成期,出现在三星堆文化的第二期,距今约4000~3200年,相当于中原的夏代至商代中期,也正好包含了商伐夏桀、灭昆吾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典型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从形成到兴旺发展的时期,建立了古城,出现了国家的组织,有巨大的祭祀中心。三星堆文化遗址显示古蜀人有着极为精湛的冶金技术,这也是三星堆文化的精髓。外来文化必须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有强大的文化载体(族人数量、分布广泛)才能主导三星堆文化,而昆吾氏符合这样一个文化携带者的身份,因为他是一个有着精湛冶炼技术与天文历法知识的氏族。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形器、羊子山祭坛也表明外来文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深刻影响。

蜀族的形成大抵是这样的[3]:氐羌族(西戎)入藏缅族群成为其首领,控制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藏缅族群后来逐渐南下,驱逐同化当地百越,融合为彝族、白族、缅甸族的祖先。其中,羌人藏人分布在甘肃、青藏、新疆,蜀人、氐人、巴人分布在四川。

蚕丛氏、柏濩氏、鱼凫氏三代蜀王相继王蜀,各数百岁。蚕丛,属氐人的一支,创造了三星堆文化。公元前21~前11世纪,鱼凫氏建立古蜀王国,建都今广汉三星堆,繁荣了三星堆文化。

公元前11世纪巴、蜀从周武王伐纣。望帝杜宇取代鱼凫氏,在蜀建立杜宇王朝,建都今郫县。公元前7世纪荆人(江北楚蛮)开明氏鳖灵入蜀为相,开凿玉垒山,治水有功,逐走杜宇,立为蜀王丛帝,建立开明王朝,建都于广都樊乡[4](今双流县境)。公元前6世纪蜀王开明五世迁都成都,创立了成都平原的金沙文化。自前11世纪到前7世纪,蜀王朝先后向外扩张,地域范围之广,到开明朝时在川东覆盖了廪君巴族徙民之地,开始了廪君巴族与蜀人之间的民族及文化融合。

如前“昆明—昆明族”章节所述。商灭夏桀、昆吾后,昆吾氏族的一部分向西北溃散,融入西戎部落,形成了昆戎(夷),成为氐羌族的一部分。《华阳志·南中志》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叟族即巂(xī,音西)族,汉代史家常称“蜀”为叟,昆(昆明族)、叟二族同属氐羌族,仅是数众规模差异而称呼不同,而同属于氐羌族系统的蚕丛氏、鱼凫氏则创造和繁荣了三星堆文化。所以蚕丛氏,特别是鱼凫氏与昆吾氏有着千丝万缕的民族融合关系,继承和发扬了昆吾氏族代表的夏商文化。在今天古蜀文化的堆积层中,则表现为外来文化所带来的质的飞跃,亦即古蜀文化的突变。

巂族也是彝族先民早期的族称,巂族(叟族)与百越濮人融合形成了乌蛮、白蛮等民族,并再度与昆明族融合,形成今天的彝语支诸民族,如彝、哈尼、拉祜、僳僳、阿昌、景颇等民族。

这就是为什么被视为虞夏文化遗存的三星堆蝌蚪文,可以与古彝文形成对应并被辨识的原因!毫无疑义,古彝文字和华夏族的汉文字系统越古越同源,古彝族文字、三星堆文化或是夏商文化的分支,或受其极度深刻的影响。这不啻于是三星堆文化与夏商文化有着深厚渊源和融合关系的一个侧证,而戎入西夷的昆吾氏族正是这一文化的传播载体。



[1] 刘新生《三星堆出土陶器研究》,《四川文物》,1994年2月。

[2] 1995年,在距三星堆遗址西南约60公里处的新津县宝墩遗址,找到了早于三星堆古城的宝墩古城,据碳测数据显示为距今4500年左右。后对郫县三道堰遗址的古城、温江县鱼凫村遗址的鱼凫城、都江堰市芒城村遗址的芒城、崇州市双河村遗址的下芒城和紫竹村遗址的紫竹古城等发掘与研究证明,他们都属于同期而略有先后的文化遗存,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并且可与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相衔接。

[3] 刘水龙《汉族的发展和演变》,2006年4月,“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 《双流县志》:樊乡,在双流汉广都县界,以九倒拐蚕丛王瞿上城为中心,以牧马山为中轴,北至温江、郫县,南至黄龙溪、华阳,东至中和、成都,西至新津、祟州等,或更宽的大片广都土地。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