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丽芹抱着樊化梅,吃力却很坚定。
连续报道 (2)
宿迁三姐弟义救徐州姑娘
3月24日,扬子晚报报道了宿迁泗阳三姐弟不忍心14年前的打工姐妹瘫痪不起,毅然决定共同凑钱为她寻医治疗。昨天,姐弟仨带上凑出的1万元钱,特意借了一辆车带徐州姑娘樊化梅来到南京求医。 实习生 朱婳婧
扬子晚报记者 陈婧
多双温暖之手伸向久病姑娘,14年前厂长送来5000元钱
6天前,扬子晚报关于宿迁三姐弟义救徐州姑娘的报道整版见报后,记者不断收到南京、宿迁、滁州、常州等地读者的电话。他们或者尽己所能给樊化梅捐款,或者推荐对症治疗的医院。杨大姐介绍,报纸见报的第二天,就有一位苏州园区的市民特意送去一瓶昂贵的药酒,以期缓解樊女士病痛。最让她感到意外的是14年前与樊化梅共同打工的卫生材料厂胡厂长的到来。他还依然记得当年那个爱唱爱笑的开心果,不想如今遭此病痛。3月27日,胡厂长带着5000元钱找到她所在的仓库。“厂长说让我先用着,如果还需要,会发动厂里工人再想其他的办法”。
三姐弟凑出10000元来宁求医,为省钱他们车上坐了一夜
到底去哪家医院治疗呢?三姐弟也是两眼一抹黑。杨大姐告诉记者曾托人在网上查询,得知位于南京幕府西路某家民营风湿治疗中心专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他们再也等不及了。3月28日下午,杨大姐特意借了一辆车,和弟弟妹妹一到赶往南京。杨大姐告诉记者,他们带上厂长给的5000元钱,姐弟三人又凑了5000元钱,一共带了1万元钱,希望能暂抵开支。因为对南京都不熟悉,出发后又到张家港接上已经61岁的叔叔,到南京已是晚上9点了。原本他们打算就在医院附近找一家旅馆凑合一晚上,谁知人生地不熟的他们转了两个多小时,找到一家却要300多元一晚。他们最终决定就在车里坐一晚上,而为了让樊化梅座椅后背能放下来,舒服一点,年过六旬的杨叔叔硬是在车外站了一夜。
类风湿因子高于正常近24倍,杨大姐第一次掉泪
3月29日早上7点半,他们就到了医院门口。但让他们意外的是,八九点之后医院的人仍然很少,而且大厅医护人员直接让他们住院交费。“医生还没给化梅检查,也没看看她的关节情况,就让我们住院”,杨大姐心里有些打鼓。在他们的坚持之下,医院给樊化梅做了血液检查和尿检。昨天上午10点,记者赶至该医院,见到5人正在门诊科室门外的过道,手里拿着化验结果,正准备离开,而杨大姐似有泪痕。
记者接过检验报告单,上面显示,樊女士的类风湿因子达496, 而正常值为0-20,其中还有多项血检项目远远超标。杨大姐说之前找不到医院、凑不出钱,她从没落过泪,但看到化梅的检查结果,她第一次哭,既心疼也觉无助,“以前不知化梅病得这么严重,现在不知到底如何治好她的病”。杨大姐介绍,该医院工作人员只是建议樊女士应立即办理住院,并未对其病情详细分析,知情人士也建议她最好到大医院问诊。
医生称目前唯有置换膝关节,困难重重三姐弟不放弃
随后记者跟随他们来到南京鼓楼医院。车停稳后,杨大姐下车打开樊化梅所在的副驾驶车门,熟练却有些吃力地抱起化梅,而化梅则像一个孩子尽力搂住她的脖子。等电梯时,眼看姐姐无力支撑,妹妹杨丽梅赶紧托起化梅的身子,她们就这样把化梅抱到一楼大厅。
樊化梅接诊医生朱医生也看了扬子晚报稍前关于樊化梅的整版报道,问杨家姐弟,“你们就是想让她站起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称,“只能通过置换关节”。这个消息让樊化梅再次陷入了沮丧。随后记者联系到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朱医生介绍,类风湿本来就属于致残性疾病。“再加上她近10年都没有接受正规治疗,病情发展就更快了,目前各关节都出现了强直和溶合”。医生解释,正常人的关节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但樊女士关节的强直和溶合导致站不起来,胳膊也无法转动,最终瘫痪。
据介绍,鼓楼医院另一个做双膝盖关节置换的病人花了10多万元。杨家姐弟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我绝不会放弃,一定要改变她的命运,只要她好就好”,这是杨大姐跟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