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宣威樊姓族谱云: 盖闻先祖讳垣,字隅三,明应城人(湖北应城),洪武时食禄于朝,职不甚大,及仕事建文功迁职,燕师起,樊士信兵败,徐州失守,信被成祖收捕处死,建文帝思抗战力弱,于是出亡,先祖保驾随之途中授职左侍郎,祖妣及五子合眷同行。先祖思恐有追击,则早作疏散安排,经四川岳口,置长子仁居之,经四川重庆,置次子化居之,,经贵州毕节,置三子仪居之,经云南寻甸,置四子健居之,及至云南武定,建文帝去狮山削发为僧,先祖乃率第五子倬转云南宣威板桥,落户避难,暂隐其姓而冒姓毛,为倬祖求亲娶室,耕稼为生,不问世情则安家立业矣,家传云,发迹南京,业创宣邑,至成祖帝,迁燕之后,遍召天下,大赦建文之党,虽更正姓樊,在明朝则读书不敢应试,读书应试则旺在清朝矣。 2.白话二十四史·明史 《樊一蘅传》
樊一蘅,字君带,宜宾人。他的父亲樊垣做过常德知府。一蘅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被派出任安义知县、襄阳知府,后来逐渐做到吏部郎中,告假回乡了。
崇祯三年(1630)秋,一蘅改任榆林兵备参议。流贼当中有很多榆林人,这里又长期灾荒,饥饿的百姓更加相互拉扯地去当强盗。一蘅安抚残存人口,整治军备,讨伐、斩杀了申在庭、马丙贵,平定了不沾泥。历次受到荐举,先升为监军副使,又升为右参政,负责巡视关南。总兵曹文诏败亡以后,各路贼兵进逼西安。总督洪承畴命令一蘅监督左光先、张应昌的官兵,连败贼寇,打跑了混天星。贼兵逼近汉中,瑞王告急,一蘅和副将军罗尚文一起赶往援救。正好承畴的大部队来了,贼兵于是撤退了。一蘅被提升为按察使,然后和副将马科、贺人龙一起屡次在汉中挫败祁总管,降服了他。
十二年朝廷提拔一蘅为右佥都御史,接替郑崇俭巡抚宁夏,被人弹劾,罢官回家去了。十六年冬季,受到推荐,朝廷起用他担任兵部右侍郎,准备让他总督川、陕军务,因为道路阻隔,命令没能传到他手上。
顺治元年(1644),福王在南京即位,重新发布了以前的任命令。当时张献忠已经占领了整个四川,只有遵义没有失守,一蘅与王应熊在这里避难。接到任命以后,一蘅传檄召各府原先的将领来会师出兵。这时正好巡抚马乾收复了重庆,松潘副将朱化龙、同知詹天颜攻杀贼将王运行,收复了龙安、茂州。一蘅于是起用旧将甘良臣当总统,让侯天锡、屠龙任副职,集结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带领的散兵,凑起三万人。第二年三月攻打叙州,应试、朝宗抢先登上城墙,杨展等人跟着上去,斩获几千首级。伪都督张化龙逃走,于是官兵收复了叙州城。一蘅于是在江面上犒劳了部队。
当初,马乾收复重庆时,贼将刘廷举逃走向张献忠求救。献忠命令他的养子刘文秀攻打重庆,水陆并进。副将曾英与参政刘麟长从遵义赶来增援,与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张天相等夹击,打败了几万贼兵。曾英顿时威名大振,别的将领都归属到他的麾下,有官兵二十多万,听从一蘅的调遣。
杨展收复叙州以后,贼将冯双礼来犯,每战必败,孙可望就带领大部队来增援他。双方隔江相持了一个月,官兵粮食用完了,一蘅只好退驻古蔺州,杨展退驻江津。贼兵折到羊子岭阻截朱化龙及佥事蔡肱明,化龙率领几百名番人骑兵直冲贼兵的队伍,贼兵惊散了,死尸躺满了山谷。化龙因为兵力孤单,又回去防守旧地了。别的将领当时也在摩泥、滴水连连打败贼兵。
一蘅于是命令杨展、应试攻打嘉定、邛州、眉州,原总兵官贾连登及其中军杨维栋攻打资阳、简州,天锡、高明佐攻打泸州,占春、大海防守忠州、涪州。其他占有城镇接受一蘅征调的将领,洪雅县有曹勋及监军副使范文光,松潘、茂州有监军佥事詹天颜,夔州、万县有谭弘、谭诣。一蘅于是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与督师应熊在泸州相会后传令各位将官刻期并进。献忠这时很有些怕了,把境内的居民全给杀掉了,把自己的金银都投入江水里,大焚宫室,火一连几个月没有熄灭,打算放弃成都逃往四川北部。
第二年春天,杨展占领了上川南部的全部地盘,屯兵嘉定,与曹勋等相互声援。同时应熊及王祥在遵义,马乾、曾英在重庆都驻扎重兵。贼寇的势力日益减弱,只有保宁、顺庆为贼将刘进忠把守着,进忠又几次吃败仗。献忠恼火了,派遣孙可望、刘文秀、王尚礼、狄三品、王复臣等攻打四川南部的府县。应熊、一蘅急忙下令让杨展、天锡、化龙、应试及顾存志、莫宗文、张登贵在犍为、叙州连营抵挡。贼兵接连作战不利,曾英、王祥乘机进兵成都,献忠赶紧召回可望等人。后来又听说大清部队进入四川境内,刘进忠投降了,献忠十分害怕。七月,便放弃成都进入顺应,不久逃入西充的凤凰山里。到十二月,大清部队覆压而来,射死了张献忠,贼兵投降、败亡的有二三十万人。可望率领残兵向南逃走,突然之间抵达重庆。曾英出其不意战败,死在了长江里。贼兵于是打下了綦江,应熊到毕节卫躲避去了。过了一个月,贼兵打下遵义,进入贵州境内。大清部队追赶到重庆,巡抚马乾败死,就又打进遵义。因为缺饷,大清部队凯旋而回。
此后王祥等又收复了保宁等两个府,一蘅再次驻兵于长江之上,制定了恢复整个四川的计划,然后向永明王上书讲了善后事宜及各将的功绩。永明王任命一蘅为户、兵二部尚书,加官太子太傅,对王祥、杨展、天锡等人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加官进爵。当时应熊已死,宗室朱容藩、原偏沅巡抚李乾德都以总制身份来到四川,杨乔然、江尔文以巡抚身份来了,大家各自设立衙门,官多于民。各员大将袁韬占领着重庆,于大海占着云阳,李占春占着涪州,谭诣占据巫山,谭文占据万县,谭弘占据天字城,侯永锡占据永宁,马应试占据芦卫,王祥占据遵义,杨展占据嘉定,朱化龙、曹勋仍然占据着原先的地盘。摇天动、黄龙等各家部队占据着夔州、夹江两岸,李自成的余党李赤心等十三家兵也驻扎在建始县。一蘅的军令执行不下去,仅仅能保住叙州一府而已。
顺治五年,容藩自称是楚王的世子,在夔州设立行宫,称王设官。当时乔然已升任总督,范文光、詹天颜分别升任川南、川北巡抚,吕大器以大学士的身份来督师,大家都讨厌容藩,打算杀掉他。六年春天,容藩就被占春打败,逃走后死在云阳。原先杨展和王祥有矛盾,派自己的儿子杨瞡新去攻打王祥。瞡新先袭击、杀死了应试,然后跟王祥开战,败回。乾德羡慕杨展富有,劝说袁韬、大定杀掉杨展,瓜分了他的财产。一蘅批评了乾德,各镇将领也都气愤不平,于是官军内部开始离心离德了。
秋季九月里,孙可望派白文选攻杀了王祥,收降了他的二十多万部队,占领了整个遵义、重庆。一蘅更加孤立无助了。七年秋天,可望又派刘文秀大败武大定的军队,长驱直入来到嘉定。大定、袁韬都投降了,乾德投水自杀了。文秀的部队继而东下,谭弘、谭诣、谭文都投降了。占春、大海向大清投降了。第二年正月,文秀回到云南,留下文选把守嘉定,刘镇国留守雅州。三月,大清部队南征,文选、镇国挟持曹勋撤走,文光、天颜、化龙相继死掉。一蘅当时已经不过问军事,避居在山中,这年九月也生病去世了。明朝在四川的文武将吏至此全部死去了。
3.樊士信,湖北应城东乡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人,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职,历十四年之久。
建文元年(1399年),当燕王朱棣以 “讨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时,建文帝朱允炆起用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附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出师讨伐朱棣。反叛与征讨的战争历经两年时间,互有胜败。其间,朱允炆命附马都尉梅殷领兵镇守淮安河抵御燕王朱棣,并诏樊士信前去督办军饷。樊士信不仅把军饷料理得很妥帖,还主动向梅殷计议“简精锐,饰部伍,谨斥堠”,促使军威大振。“靖难军”见状,认为难以渡过淮河进军南京,遂改道徐州。樊士信探得燕王之兵动向,又主动请缨出战,领兵赶至徐州,趁燕王的军队在徐州立足未稳之际,协力出击,一举击败了燕王的军队。战后,樊士信及所率部将在一块石碑上留名记功。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占都城南京。“宫中火起,帝(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进城后,即位做了皇帝,改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同时,大肆诛杀护卫建文帝的遗臣,除杀害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朝中官员外,还派人至徐州,查在徐州兵败时,樊士信等留在石碑上的记功名单,按名收捕。樊士信被捕入狱后,大义凛然,声称,“我为建文帝死难,乃忠君之为,死以为荣!你(指朱棣)以叔弑侄,纂夺帝位,其荣可耻!”樊士信被处死并遭灭族之酷刑。
樊士信死时无子,其妻张氏正有孕在身。在遭到满门抄斩时,张氏逃避于农家的荷塘之中。藏了三天,未进粒米,所幸未饿死。当地百姓见了,纷表哀怜,争相给食。过了几天,张氏的弟弟张小哥来此为士信收尸,发现姐姐尚在人间,遂带姐归里。张氏靠娘家生活,不久生一子,使樊士信赖以不绝后嗣。直到朱翊钧(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即帝位后,重褒为建文死难诸臣,才得以立祠祀。崇祯五年(1632年),对樊士信赐谥“壮愍”,入本邑学祀乡贤。樊士信墓、妻张氏墓均立于应城县南二十里处。万历年间,应城县令罗绅作樊士信墓赞:“心怀节义,身负纲常;守死淮疆,完名天壤;一时忠贞,万代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