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个人著作 回报母校情谊
桑梓情深彩笔扬,著书立说写春秋;雄文万言捐母校,赤子一心爱故乡。饮水须思源,树高不忘根。为了感谢母校五年来的培育之恩,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2周年之际,今天(2013-5-27)我将带着对家乡的厚爱,带着对母校的深情,带着对老师的感恩,回到自己孩童时的母校——临朐县龙岗镇樊家庙小学,将自己近几年来出版的专著——《中共青州历史大事记》、《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卷)、《资政报告文集》、《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党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册)和中共党史教材——《党史教育30讲》捐赠给母校。
书是智慧的载体,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可以承载一份赤诚的爱校之心。
我叫樊光湘,曾用名樊光森,男,汉族,1962年3月生,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樊家庙村人,幼年就读于樊家庙小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中共党员。
其人生经历,大致四个“八年”:八年当老师 (8年高中教师,4年兼职大学教师);八年机关干部(中共青州市委办公室秘书、副科长、科长) ;八年乡镇领导干部(东高镇党委副书记、云峡河回族乡人大主席);八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曾兼任《临朐文艺》、《学语文》杂志社的特约编辑,中共青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旗下刊物签约作家,中国社区网络电视台特约通讯员,中国教育新闻网会员,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青州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潍坊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青州市第十四届和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共青州市委兼职组织员,青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宣讲团成员,青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员,青州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理事等职。
每个人都是一部分时间按照自己的思想生活,一部分时间按照别人的思想生活。滋养我学识、价值观的是五所大学:昌潍师专中文系、山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山东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清华大学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级研修班;我是秘书出身,多年在领导身边工作,耳濡目染诸多领导思考问题的方法、驾驭局面的掌控能力和讲求政策策略的高超艺术;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八年,我学到了研究方法,众多专家、学者,给了我智慧与创新、创造技能。
其著述颇多。先后在《中国社会报》、《光明日报》、《半月谈》、《人民论坛》、《秘书工作》、《现代文秘》等近百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资政报告类论文500多篇、新闻稿件3800余篇(约36000千字),编著或参编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20余部著作,专著有《中共青州历史大事记》、《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卷)、《资政报告文集》、《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党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册)、中共党史教材系列丛书——《中共党史讲义》、《中共青州地方史讲义》、《中共青州地方史概述》、《艰难的探索,辉煌的历程》、《党课系列讲座》、《党史教育——光辉的历程,共同的回忆》、《党史教育30讲》(七部讲稿约1600千字)和《樊光湘文集》、《樊光湘摄影作品选》、《樊光湘心情随笔》、《青州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汇编)》、《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二卷上下册),共计1800万字。30余篇(部)论文论著在全国省市级论文论著评选中获奖。其中,《中共青州市地方史(第一卷)》获潍坊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党史系统2006——2007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资政报告文集》获潍坊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共青州党史资料专题探讨与研究》获山东省党史系统2009——2010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最高奖是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研究成果在国内有些影响。为人大气,淡泊名利,在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党史界留有较好口碑。被多家媒体称为社会科学家、史学研究专家、党史理论教育专家、党史专家、著名作家、当代名人予以宣传报道。由于工作成绩优异,先后八次(其中两个连续三次)被青州市委市政府给予嘉奖,一次被青州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青州市党委办公室系统先进工作者,青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青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州市植树造林先进工作者,青州市花卉交易会先进工作者,潍坊市保密先进工作者,潍坊市党史先进工作者,潍坊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保密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项奖励和荣誉。多次被荣聘为海内外若干诗文组织名誉顾问。作品及传略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 》、《中国管理科学理论论文集》、《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当代改革发展文集》、《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改革与决策科学理论文集》、《鸢都之光》、《中华当代优秀儿女》、《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共潍坊市委党务公开网》、《中国山东网潍坊频道》、《潍坊党史网》、《宁夏党史网》、《云浮党史网》、《老秘网-文字写作教程》、《中国山东网》、《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培训网》、《中国社区网络电视台》、《中国党建网》(《党建参考网》)、《新华网》等。
此次回到母校图书室捐书,将使图书室的藏书不断增多,让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能享受到更多的好书。意在让老师利用好这些精神财富,弘扬樊家庙小学精神,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去关注知识、关心学习,因为书籍,精神世界不再荒芜。同时,希望母校的学生在享受学校图书资源的同时,学会付出,学会感恩;也希望从母校毕业的校友们时刻不忘母校和老师的培养,常怀感恩、知恩、报恩的博大情怀,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我感谢母校,她使我从依赖变成独立;我感谢母校,她使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了点成果。让我这些小小的成果寄托感恩之情,愿亲爱的母校桃李满天下。我将继续努力为母校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