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哲祥 时间:2013/09/26 周四 12:14
 

樊子好学广问,仅《论语》记其三问,两问,一问,一问崇德、修慝、辨惑,一请学。现摘录《孔子家语》、《论语》中关于樊子问学的八段,附粗略解读。

第一、齐国书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非不能也,不信乎。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闻之,曰:“义也。”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乎?”对曰:“学之。”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季孙悦。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

《春秋左传·哀公十一年》侧重于“稷曲之战”历史描述,与此段文略有不同,无有“樊迟以告孔子”至“有能矣”文字。齐鲁稷曲之战,过在鲁先于人失德恃众,犯盟伐邾。哀公七年,鲁会吴盟于鄫(今山东枣庄市东南。鄫子娶鲁女季姬,僖公十四年事),吴行夷礼,强征百牢,礼仪不典。季康子飨大夫以谋伐邾,意在邾朝夷吴不尊鲁,子服景伯(孟孙氏族)、孟孙氏反对犯盟而为。季氏伐邾,执其君邾子益(隐公)而归,献于亳社(雉门之左,公宫之南门),示其亡国之辱,后囚诸负瑕。邾子为齐之甥(邾文公元妃为齐姜),齐使吴师伐鲁。昔哀公五年时,齐公子阳生避难于鲁,季康子妻之以妹。八年,齐国内乱始平,阳生即位,是为悼公,鲁惧齐不逆季女。齐兴兵伐鲁,鲁赂齐两邑并屈服求盟,逆女,齐鲁始平。故鲁有以淫女见伐、丧邑之辱。十年,吴废邾益,益奔齐,鲁会吴、邾、郯伐齐。其时,鲁微弱而齐、吴国势强。十一年,齐对鲁实施报复,大夫国书、高无邳率军攻鲁,战于郊。是故,稷曲之战前后,公室及孟孙氏、叔孙氏消极不欲战,以责怨季氏专权恣睢。冉求游说“三桓”联手御敌,军次鲁城雩门郭外。

冉求为左军帅,樊迟为车右。右军孟孙武伯彘为帅,临阵怠战奔溃,而国士及左军徒卒师不逾沟。樊迟洞悉战局时机,警示冉子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乎。请三刻而逾之。”师乃逾沟,入齐军,俘馘八十余众,齐军遁。此役樊迟展示了其勇武、谋略以及信义,协谋克功,“三刻示信,著美无穷”。季康子亦初识冉求军旅之才,悦而召孔子归鲁此役之后,经冉有所荐,樊迟得以进入孔门学习。是故,有“樊迟以告孔子”之便宜事。

齐鲁稷曲之战,是展现孔门弟子军旅才能不多见的一次实战,其后有卫国蒯聩之乱仲由结缨战死,所以通常以为冉求、仲由、樊迟、有若、澹台灭明、颛孙师(子张)、公孙龙(子石)等人具备勇武之才。后世裔孙因以此役,命之支孙为“尚武堂”。尚,尊崇、推崇、重视之义。樊迟入为季氏甲士,年轻恃勇,大抵不如子路那样“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故曰“尚武”则誉过其实而损其真,樊子之勇武在于“义”,而非鄙力。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