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3/10/27 周日 10:53
看电影不稀奇,可说起拍电影,那就高深了。这种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准旗一位“80后”农民导演身上却变成了现实。从《二哥》到《村官》,再到《跟着幸福走》一、二部,准旗薛家湾镇窑沟村农民导演樊晓龙打造了一部部原汁原味的“农民版”电影,透过诙谐幽默的表演和朴实亲切的方言,将浓浓的乡情尽展观众眼前。 记者见到樊晓龙时,他正在为自编自导的第4部电影《跟着幸福走II》的拍摄忙碌着。据介绍,这部戏围绕准旗党员下基层、走群众路线而展开,讲述了旗扶贫办副主任下基层挂职,和村委会带着村民发家致富的故事,而今天拍摄的是村支书为了给村里筹钱开砖厂和儿子借钱遭到拒绝的这场戏。看似简单的一场戏,樊晓龙和演员们却足足拍了一个上午。在他看来,越是好的电影作品越讲究细节,演员走位、台词、表情样样都不能马虎。樊晓龙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演员比较业余,但每次拍摄过程我们都是以专业的角度去要求,一遍一遍地过,直到满意为止,演员们从来没有怨气。” 记者了解到,热爱文艺的樊晓龙一直有着拍电影的梦想。2008年,他凭着搞装修队积攒下的10多万元,购买了摄像机、摇臂等设备,开始走上电影制作的道路。短短的几年里,樊晓龙拍出了多部反映农民的电影,讲述着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故事。电影《二哥》里,主人公二平对自己身患重病的妹妹不离不弃,为20万元的治疗费用四处奔波;《村官》和《跟着幸福走》则以准旗基层干部和生态移民为原型,反映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剧本自己写,演员也都是村里人,樊晓龙凭着对生活的感悟,把农村现实生活搬上银幕,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喜爱。 对于草根出身的樊晓龙来说,拍电影比想象中可困难多了,由于演员不专业,拍摄技巧都得现学,尤其是资金的短缺,让电影的拍摄工作中断过好几次,樊晓龙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不说,最终还把唯一的房子也卖了。看到樊晓龙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要拍出好的电影作品,他的举动感动了当地好多人,于是,大家没事的时候都来义务帮助他。 在樊晓龙导演的剧组,你可以看到大家都是多重身份,一会儿是演员,一会是场务也是杂工,没有酬劳,大家聚在一起就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樊晓龙所拍摄的电影因为制作条件的限制,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批准拍摄的手续,并不能对外公开发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作品是完全没有盈利的。可是樊晓龙却这样说:“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喜爱,我的电影创作之路才能走到现在,是大家给了我希望,也给了我动力。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坚持拍出更多好的作品,献给喜欢电影、喜欢准格尔文化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准旗的文化。” (徐铱钐)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