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3/12/01 周日 11:34

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年度评选入围人物: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

樊大志,男,1964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2008年12月至今任华夏银行行长、董事、党委副书记。

由链式金融转向“平台金融”

面对电商银行化和同业电商化的双重挤压,华夏银行充分把握银行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通过长期、持续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建设的作用。华夏银行提出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而不是“中小企业信贷商”,不仅要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结算、财富管理等传统金融服务,更要提供包括企业咨询、网络建设、电商孵化等诸多增值服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优化科技运营体系,打造现代化运营平台

从2003年开始,华夏银行着手引进国外核心系统,建成了新一代营运平台,通过本地化与客户化改造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数据集中、更换核心系统与新建网银系统同步实施,开拓了国内同业中“三位一体”系统上线方式的先河。2011年末提前一年实现核心系统在全行成功上线,全行信息化建设向数据集中化、系统集成化跨出了关键一步,逐步形成了电子化、渠道化、多元化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为全行业务发展和提升信息科技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持续打造电子银行综合服务平台

自2006年在B2C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华夏银行不断加强探索,成功推出B2B电子支付平台,独家推出了企业网上银行跨行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实现客户低成本、一站式解决对公账户归集对公账户资金的需求。推出全新的“华夏E商宝”B2C支付平台和“银关快线”。近年来,华夏银行通过B2B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创新,为行业核心客户及集团客户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推动客户批量开发,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如利用B2B系统为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搭建了绍兴黄酒原酒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黄酒原酒的买入、卖出、回购和质押等功能,将原酒打造成为一种新型投资品和收藏品,华夏银行也成为该商务平台的交易设备托管行和唯一资金清算行,获得更多收入和存款沉淀。

打造“平台金融”运营模式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国内银行逐步改变了以往“点对点”的单一客户开发模式,大力发展链式金融,围绕供应链核心客户对上下游客户进行链式开发、链式服务。华夏银行则独辟蹊径,由“点式金融”“链式金融”更进一步,在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行B2C、B2B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的优势,结合自身多年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实践,自主研发了“资金支付管理系统(CPM)”,打造出一套业界领先的新型业务模式——“平台金融”业务模式。

“平台金融”业务模式,是秉承“烧饼上找芝麻”的客户营销理念,坚持“精准营销、平台对接、链式开发”的业务发展模式,以自主研发的CPM系统对接大、中型企业等平台客户,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的企业融资、现金管理、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集约化、电子化、高效化。

其核心是指CPM系统,该系统是“平台金融”的后台技术基础,集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四大银行基础功能于一身,具有在线融资、现金管理、跨行支付、资金结算、资金监管五大功能,通过对接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宗商品(要素市场)和市场商圈管理方等平台客户的财务或销售管理系统,整合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协助平台企业实现财务、销售管理电子化,为平台体系内小企业打造高效、便捷的融资平台。

“平台金融”的创新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其优势所在。首先,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利用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在客户准入、贷前调查、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处理;根据企业不同经营类型,细化为国内电子保理、电子订单融资等七大类在线融资模式,既可以有效突破困扰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担保不充分等诸多瓶颈。其次,实现了小企业客户在线申请贷款、在线放款、在线还款等电子化操作流程。极大地节约企业融资成本。再次,聚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提升平台企业经营业态。借助IT手段和平台经济优势,将原本分散的数据信息整合为一个闭环,提升信息透明度,资金流向一目了然。最后,“一点接入,全国覆盖”优势明显。通过平台对接批量服务众多小微企业,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不受地域限制,支持本地开户,异地授信,最大限度地融合银行传统的金融优势和平台经济高效、便捷、覆盖广等优势。

“平台金融”——从理念到实践的成功飞跃

华夏银行的“平台金融”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生态系统,系统内银行、平台客户及上下游小微企业形成共生体,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集合成一个闭环,不仅实现了产品的网银化、营销的网络化、服务的在线化、风险控制的标准化和业务合规的自动化,同时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实时可视度,构筑了适应于多个行业“1+N”供应链客户无缝对接、信息实时共享等条件的电子作业平台。

华夏银行选择以融合、开放、共赢的姿态,开拓更多的平台伙伴,“平台金融”可以对接核心企业平台、交易市场平台、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政府平台、银银平台、第三方平台等各类平台,服务于供应链、大宗商品交易(要素市场)、市场商圈、B2B电商、公共事业缴费、商旅服务等众多领域的客户。

经过在实践中的探索完善,“平台金融”在同业中形成明显差异化优势,截至2013年3月末,“平台金融”业务模式共127个平台客户上线运行,涉及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商圈等平台类型;平均一个平台客户可辐射23个小企业,总计2942个小企业可从中享受到先进的金融服务,比年初增长740户;覆盖三农、商贸、航空、通信等20余类主要行业。未来,华夏银行将聚焦信息科技较为发达,平台经济特征明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十个主要城市,加快“平台金融”业务模式推广步伐。

平台金融:托起“第二个银行”

未来,华夏银行将适应网络经济和网络金融发展特点,继续加强电子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平台金融”运营模式,通过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的“云银行”。

一是研发适应网络交易特点的专属网络银行产品,逐步推出网上营业厅、网络理财社区、网上金融超市,满足绝大部分非现金业务需求,让客户不用亲临网点就可以办理包括资金交易、投资理财、贷款申请、消费支付、商旅出行等业务需求。

二是培养、组建一支专业网络银行客户经理队伍,通过网络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零距离的服务,在充分发挥电子渠道方便快捷优势的同时,又能兼备网络客户经理人工服务的温馨和体贴。

三是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通道,客户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话、网络、Email、短信、传真、微博、微信等方式与网络客户经理联络,或通过即时视频、指纹验证、语音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服务直接进入华夏银行网上金融超市,享受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服务。

四是加强电子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平台金融”运营模式。运用B2B电子商务的跨行交易、资金监管、主结算服务、在线融资等优势,持续开发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产权市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中心等专门交易平台客户。运用“华夏E商宝”B2C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优质网上支付商户,带动零售客户批量开发。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丰富功能和持续优化升级,实现功能在线化、业务离行化、交易跨行化、产品超市化和服务一体化,从而将运营模式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服务为核心,为客户创造全新的电子银行体验,将电子银行真正打造成为“第二个银行”。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