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3/12/01 周日 11:38

樊其平住的地方从临时搭建的土房换成了瓦房。记者 程文帝 摄

山林中的树苗,都是樊其平的心血。记者 程文帝 摄

他开垦荒山、修路拉电、建设基地,把荒山变成林园;他带着工具,日夜巡视森林,因为他要负责发出火警的信号,不让破坏林木的人捣乱。


他在山林里太久了,从当初的小青年变成了老头子,皱纹爬上他的脸,在有树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他是一位在基层林区坚守38年的守林人——樊其平。11月28日,记者在翠屏区李庄镇中和村附近的林场见到了他。

守林人38年职业生涯

樊其平,高县人,1975年参加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是在翠屏区南广镇植树造林。

38年以来,他的工作是造林、抚育林区、育苗、林地管理。森林管护的工作,事无巨细,做好并不简单,栽树育林、剪修枝桠、林中巡查那是基本功,懂得如何合理砍伐,清除林中易燃物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么防止病虫害才是资深守林人的标志,更为关键的是,面对林中数不清的树木,守林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看护好它们。

樊其平具备着旁人难以企及的责任心,常年的守林生涯已经让他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就到山林中先看一遍。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当年江北工区各护林点在他的管护下,几乎杜绝了森林火情。”

樊其平说起巡查的情况,连忙解释:“也不是每天都去,如果下了暴雨,我就休息。”

他有38个年头是那些树木陪他渡过,他对它们太熟悉了。他知道树木为什么会生病,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枯萎,也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机盎然……2009年,樊其平担任培育巨桉良种苗的工作,天公不作美,那一年气候极其恶劣,天旱连着大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了他真实的写照,那一段时间,樊其平明显瘦了,皮肤也变得黢黑,但那一年,他的林区产出了192万株优质良种巨桉树苗,取得旁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他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成为了“专家”,他连续五年被评为林业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大家都觉得,樊其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与技师相比并不差。2010年,责任心与业务能力都被认可的他成了翠屏区林场油茶项目的副主任,这是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国家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这项工作非常复杂,技术管理要求高、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他说,他有信心。

油樟树下,土鸡成群。记者 程文帝 摄

水中鸭群戏水觅食。记者 程文帝 摄

开山造林 从满目荒凉到美丽林园

11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翠屏区国有林场海盘寺工地。

林中土鸡成群,油樟的清香混着泥土的味道,水泥小路四通八达,池塘中有大群鸭子在浮水觅食,不远处,篱笆围栏中是整齐的油茶树苗。有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到处是乱石、污泥,一人多高的野草丛生,下雨的时候是连人都无法爬进来的地方?

项目刚刚开始选中的位置是一片荒山,守林人虽然成了项目副主任,但他手下只有一个助手,完全是白手起家,两个人用“愚公移山”的思想,把荒山开辟成林园,修水泥路,建设基地。

最初山上什么都没有,没有路、没有电、没有热水,下一次雨,满山污泥穿长筒靴都不管用,“一开始确实条件比较艰苦,最难的时候两个多月没怎么休息。”早已习惯了山林生活的樊其平说起那一段经历,也用了“艰苦”这样一个词,这是在和记者的谈话中唯一用到的一次。

成片的香樟树长了起来,鸡鸭逐渐成群,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住的地方也从临时搭建的土房换成了瓦房,电线牵了过来,太阳能热水器安上了,库房、药房、消毒房建起来了,守林人用他几十年独特的生活经验麻利地把荒山变成了林园。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守林人养在林子里的鸡特别好吃,4—5斤重的鸡,卖到了169元一只。

最重要的是,篱笆栏里精心呵护的油茶树苗成活了。

这个油茶树的项目,是四川省的一个试点,并报国家林业局立项,目的是为四川油茶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种苗,对加速区域森林生态建设、增加林业油茶产业生产地森林覆盖率和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油茶沸点高,用作食用油会比较健康,而且油茶树不会争占农田,培育优质的油茶品种对国家的植物油料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市林业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项目意义重大,樊其平总会亲力亲为,“许多村民不熟悉相关数据,不会精细操作,所以关键时候还是要自己来。”油茶芽苗的嫁接培育期间,整整一个月,樊其平每天早上5点起床工作至晚上8点,最初的3万株试种嫁接育苗顺利完成。

到了2013年,林场先后嫁接了50多万株优良品系的油茶树,成活率高达85%,受到省林业厅高度赞扬。

精心呵护的油茶花开放了。记者 程文帝 摄

起早贪黑,是为了这些珍贵的小树苗。记者 程文帝 摄

一生献给森林的守林人

初冬的阴天,林区的气温格外低,记者一行几人都感到山间凛冽的寒意。山风吹起来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守林的人站立下来静静地听,他似乎能听懂。

种树要如何防病防虫,如何修剪,如何施药,大面积种植要注意密度……樊其平说的头头是道。他长期住在山林里,家里人并不理解他,“妻子很少过来看我,儿子,来得更少。”2009年,樊其平的父亲出了车祸,现在身体还有些问题,虽然请了保姆照顾,但妻子也就很难走开了,不容易来一次,“对我的工作,他们都有些怨言。”

寒冷的傍晚,樊其平还在基地里计算白天收集到的数据,他说,他想培育出更优秀的油茶树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人生的价值,我离开了森林,就没有了价值。”

樊其平年纪已经大了,38年林业工作,让他的颈椎、腰椎都落下一些问题。他说,他到现在仍然是林业部门最普通的守林人,因为他只是一名三级工,“以前没读过什么书,没有资格评技师。”

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说,“他的专业技能早就超过了一般的技师,但每次资格评审时,他都因学历被卡下。”

皱纹慢慢爬上他的脸,虽然他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仍然是当年那个认真负责的守林人。


(记者 程文帝 编辑 余丽 责任编辑 刘玉高)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