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4/01/18 周六 10:10

  9日,“三九”第一天,室外气温零下15℃。清晨7点40分,记者来到立山区友好街道三冶社区,社区书记樊丽萍正带着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在居民区里巡查健身器材的安全情况。“使用健身器材的以老年人居多,安全问题可不是小事儿。”摇摇踏板、紧紧螺丝,樊丽萍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记者,这样的巡查她们每天早上都要进行。

  巡查完毕,记者跟随樊丽萍走进社区办公室。白色的地砖,宽敞的办事大厅,统一着装的社区工作人员已按部就班。

  8点30分,樊丽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召开每天固定的“碰头会”。“社区一居民患脑瘤,家庭生活困难,上报区里申请特困补助”“有社区居民反映居民区有几盏路灯不亮,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维修”“给社区一残疾居民申请轮椅”……“碰头会”开了15分钟,布置的工作可不少。樊丽萍说:“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

  会议刚结束,社区居民汤永臣进了办公室。汤永臣今年75岁,居住在三冶社区多年但户口一直没有转过来。现在,汤永臣的老伴去世了,剩下一个智残一级的女儿。樊丽萍主动提出为他办理户口转移手续,把户口落在三冶社区,以便能得到更好的救济和帮扶。汤永臣说:“来社区办事就像回自己家一样。”

  送走了汤永臣,退休老党员徐忠荣走了进来,反映社区一居民家昨天夜里被盗了。记者随同樊丽萍来到被盗居民家里,老两口正为这事上火呢。“100斤大米、30斤面放在走廊的铁柜子里,柜子被撬开,米面都被拎走了。”樊丽萍连忙不停劝慰,提醒两位老人注意防盗,尽快将柜子里剩余的物品转移。三冶社区共有3205户居民,常住人口5000多人,流动人口2000多人,其中老年人比较多。由于流动人口多,社区安全问题面临挑战。

  从失窃居民家出来,樊丽萍又拎上米和面来到独居老人孙淑荣家。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已经抢救很多回了,前几天才刚出院。看到樊丽萍来看她,孙淑荣热泪盈眶地说:“我一个人住,又没有退休费,这几年社区非常照顾我,樊书记比我的亲人都亲。”拉了一会家常,樊丽萍起身告辞,特意叮嘱老人要随身携带救心丸,平时别累着,有困难就吱声。

  回到社区办公室已经到午饭时间。记者发现,没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回家,都拿着饭盒坐在办公位上吃饭。社区办公室和活动室也没有关闭,还有居民在打乒乓球和弹乐器唱歌。樊丽萍告诉记者,三冶社区实行“365天天见”的工作模式,一年365天,天天有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即便是逢年过节、大小假期,只要有人来社区办事,准保有人接待,不会让居民白跑腿。社区还取消了午休时间,实行全天候办公,社区活动室也全天候为居民开放。

  正吃着午饭,一位居民来开证明。她的父亲在家里摔伤入院,医院让社区证明老人的工作单位及摔伤情节等属实,否则不能用医疗保险。樊丽萍说,社区每天最大的工作量就是为居民开具各式各样的证明、盖印章。现在居民到很多单位去办事,对方都要求社区盖章证明各种事情,有很多都超出了社区的工作范围。“一般不违反原则的事,我都给他们盖章,能让居民少折腾几回,少跑些地方。”樊丽萍说。

  吃过午饭,陆陆续续来社区办事的居民很多,有些事情是樊丽萍亲自处理,有些事情她指派给专人负责办理。

  下午3点半,樊丽萍上门给一位居民送去了“在职党员下社区”活动对口资助的100元钱。该居民的儿子是服刑人员,孙女在辽阳上小学二年级,对口资助者每月捐助100元钱供孩子读书。樊丽萍告诉该居民,等孩子放寒假回来,就像以前一样,白天把孩子接到社区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游戏、吃饭。

  樊丽萍说,辖区内77户低保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社区通过劳动就业平台,建立了台账,今年共为12人提供了社会公益性岗位,其中8人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养老保险实行银行交付。社区内184名失业人员中156人已实现再就业。

  刚回到办公室,有一位居民拿着锦旗来感谢樊丽萍。原来,这位居民和邻居因为门锁的事情发生口角,闹得很不愉快。樊丽萍知道后,对双方进行劝解,并把锁修好了。樊丽萍告诉记者,在她当社区书记之前,有很多人对她说社区书记不好干,经常受委屈,甚至会遭到居民的漫骂和殴打。至今她当社区书记已经三年多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遇见过。“人都在于相处,就看你用不用心,只要把居民当作亲人对待,居民会理解的。”樊丽萍动情地说。

  临近下班,樊丽萍又和社区的几位老人商量聘请舞蹈老师的事情。三冶社区创办了老年大学,目前有合唱团、乐器队和书法社,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舞蹈老师。

  转眼到了下班的时间,但樊丽萍当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现在我们正在协助进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得去入户走访,填问卷。”

  刘诗航 记者 吕卫国 来源: 鞍山日报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