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丽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武候街道姜沟村一位普通的女农民工,她从外地打拼多年返乡后,承包17亩庄稼地,聘请3位专业菜农,建成了一座“锄禾农庄”。农庄里种有齐全的时令蔬菜,有汉堡生菜、面条菜等特色菜。全用农家肥,拒施农药、化肥等一切化学农资。轻微的病虫害,喷施辣椒水防治,顽固的用柴鸡予以剿灭。飞鸟般的柴鸡在农庄内飞来飞去,诗情画意的原生态田园风光。
农庄采用无公害家庭自助的种植方式,市民可以以三种形式从农庄租地当农民。其一是全托,每年每分地租金1700多元;其二是半托,每年每分地1300多元;再就是自理,每年每分地500元。
全托会员是甩手掌柜,什么事也不用干,农庄提供种苗、浇水、施肥等一应服务,每周三次送菜上门。半托会员自己除虫和浇菜,农庄不送。自理会员多是些退休的爷爷奶奶,全靠自己打理。农庄运营仅一年,已有23户市民进驻。这些被樊丽称作“地主”的租户,租走了3.9亩土地,每年给农庄带来3万元收入。
攀谈间,一位女“地主”驾车载着宝贝女儿来种地了。妈妈腾辉,打扮入时,是位“80后”。腾辉有1分地,种的有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豆角。腾辉说:“种出来的菜绝无污染,一年一千多元根本吃不完。最吸引人的,是周末可带亲戚朋友过来玩。干干农活,采摘蔬菜。中午在农庄聚餐,七八个菜很丰盛。一盘菜只用出五元加工费,每顿花三四十元。我的五个朋友,陆续加入进来。”
干农庄之初异常艰难,个中滋味唯己知。偏僻小乡村的乡亲们,听说樊丽以一亩地800元的“天价”租地,种完出租。谁也不理解,都认为她疯了,谁也不愿意跟疯子打交道。樊丽当时急需建住房、污水池和厨房。任凭她磨破嘴皮,工钱提得再高,也没有一个乡亲肯来打工。无奈,樊丽和她一个女朋友一道,自己动手。仅仅一个污水池,深1.2米、长3.5米、宽2米,两个孱弱女孩一把锹一把泥和着一把泪,足足干了半个月。
曾有人将樊丽的自助式农庄称之为“土地中介”。不过她已经不是单纯的中介了,将土地合理利用,充分挖掘使用价值,提升农户和自身的收入,这才是樊丽的追求。樊丽的运作方式令当地贫瘠的岗坡地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