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材)【姓氏联典·樊】
彭城医圣;
猗乐文魁。 上联:三国时名医樊阿,彭城。华佗的弟子,擅针炙。主张可深刺,一反当时胸、背、腹不可针过四分之二说,下针深及一二寸,巨阙胸藏下针深及五六寸,疗效显著。遵用华佗所授漆叶青黏散,享寿百余岁。 下联:北朝北齐哲学家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乐人。幼时好学,专心典籍。初为县主簿,后诏入秘府刊定书籍,时有“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之说。官至员外散骑侍郎
巨鹿贤守;
屠狗英雄。 上联:东汉湖阳人樊准,字幼陵,少年起学儒术,和帝时为尚书郎,后历官御史中丞、议郎、巨鹿太守、河内太守、尚书令(宰相)、光禄勋。在巨鹿任上时,对内安抚百姓,发展农桑,对外抵御羌族进犯,境内得以安定。 下联:汉初将领樊哙,沛县人,青年时以杀狗为业。后随刘邦起义,因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项羽的谋士范增计划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直人营门,斥责项羽,刘邦得以脱身。汉初,又随刘邦平定臧荼、韩王信的叛乱,官左丞相,封舞阳侯。他妻子吕须,是吕后的妹妹,因此深得吕后信任
下床答拜;
尽室登仙。 上联:东汉学者樊英,字季齐,鲁阳人。习京氏易,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官至光禄大夫。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 下联:《列仙传》载,刘纲与妻樊云翘俱善道术,举室仙去
孝谦文学;
子盖清廉。 上联:樊逊字孝谦。 下联:隋樊子盖,以善政闻名,人称清廉
南阳世泽;
营国家声。 全联指唐樊兴,从太宗征战,积功封营国公
隐乐湖山之迹;
补衮诗歌之章。 上联:樊英。 下联:西周樊穆仲,佐周宣王完成中兴之业
无遗行于乡里;
有令德在子孙。 集汉樊敏碑字联
陇西出谋获全胜;
鸿门斥项解危机。 上联:东汉学者樊志张,南郑人。博学多通,尝游陇西,破羌将军段干请见之,他出谋说:“向东南角乘虚引出,及百里,还师攻之,可以全胜”。干从之,果验。 下联:樊哙在鸿门宴上直闯营帐,斥项羽背信弃义,使刘邦得以脱走
高风清节超巢许;
丰功伟烈并萧曹。 上联:指西周樊侯樊仲甫。 下联:樊哙
不以荣华耀乡里;
常将道德养祥和。 集汉樊敏碑字联
长松卓立古之直;
好风微起圣而清。 集汉樊敏碑字联
壶山隐居,术灭风火;
杏堂高弟,学有师传。 上联:樊英。 下联:春秋时鲁国名人樊迟,一说为齐人。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
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汉樊敏碑字联
薄稼圃而不为,宜善会先贤之意;
敬鬼种以仍远,当属遵乃祖所闻。 吴信辰撰樊氏宗祠联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后。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文王子虞仲有支孙名仲山甫,宣王封仲山甫于樊(今河南济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②出自子姓,成汤之后。据《左传》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汤王的后裔子孙,有陶、施、樊、繁等七大族,称为殷民七族,中有樊姓。周时,殷民七族归齐管辖。③出自他族。据《世本》所载,“巴郡蛮”五姓有樊;武落山出四姓,其三为樊;前秦、隋初时陕西关中氐族大姓有樊姓;明清时云南黑盐井(今禄丰西北)巡检使土巡检为樊姓,系白族;今蒙古、满、壮等民族均有樊姓。
始祖:仲山甫。 迁徙:
樊姓发祥于今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以此为主源,北入山东、山西,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如春秋时楚国有共王夫人樊姬,鲁国有孔子弟子樊须,战国有避罪于燕的秦将樊於期,汉初名将沛人樊哙等。自战国至西汉,樊姓在河南繁衍兴旺,如尉氏、新野、新蔡、陈留等地皆有樊姓人。其中有一支迁至今唐河湖阳,繁衍成为南阳郡大姓。湖阳樊姓至樊重,在西汉末、新莽初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庄园主,嫁女于舂陵宗室刘钦,生刘秀。樊宏(光武帝刘秀舅父)被拜为光禄大夫,位至特进,封寿张侯。弟樊丹封谢阳侯,兄子樊寻封玄乡侯,族兄樊忠封更父侯,父樊重追封为寿张敬侯,一门五侯。后樊宏子封燕侯,孙樊凡官至大鸿庐。此支樊姓显贵当朝,族大人众,形成樊姓历史上第一大郡望——南阳郡。此期北迁入山西的一支樊姓经繁衍昌盛,形成了樊姓历史上另一大郡望——上党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汉以外戚声势显赫的湖阳樊姓余威不减,南朝梁的樊方兴,历散骑常侍,东益州刺史,封富川县侯,其孙樊毅和樊猛亦任高职,皆封公侯。此支樊姓传续六百年,隋统一后,才湮而不闻。此际上党郡的一支樊姓入迁北猗氏(今山西临猗),以北周樊进、北齐樊逊为代表,使北猗氏之樊姓昌盛起来。唐代时,樊姓依旧在北方昌盛,值得一提的是,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樊淑流落大食(今阿拉伯),将中国书画艺术传入西方。两宋时,江南始有樊姓见诸史册。明初,樊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山东、江西等地。明代,南方樊姓有大发展。清代时,樊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樊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三省为多。目前樊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二位。郡望:
南阳郡 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上党郡 秦治所在今山西壶关,西汉移治长子(今属山西)。 堂号:
①郡望堂号:上党、南阳。②自立堂号:文魁、上党、忠烈、听命等。字辈:
某支樊氏字辈:重实本谦恭,曾纯希明哲,孝友启后仁,德义光前烈。品信务端庄,言行期笃敬。贤良子孙慧,传家皆忠正。
湖南桃江樊氏原字辈:偃腾玉庆茂,九梅宗孟秀,友胜樊世问,学崇正大德,修益光明。续字辈:扬声宏祖志,道盛蔚邦华,克敦诗与礼,自今愈厚佳。名人:
樊迟(前515-?),孔子学生。春秋末齐国人。一名须,字子迟。《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子路》记载他向孔子“问稼”(问种田的事)、“问圃”(问种菜的事),孔子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并感叹道:“小人哉,樊须也”。
樊於期(?-前227),战国末人。原为秦将,因得罪于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至燕投奔太子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时,荆轲谋求以其头和督亢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便行刺。他听说以后,立即自杀,以助成功。一说即桓齮。
樊哙(?-前189),西汉初将领。沛(今江苏沛县)人。少时以屠狗为业。秦末,与刘邦俱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二世元年(前209),与萧何、曹参等推戴刘邦起兵反秦,转战各地,屡次先登陷阵,颇有斩获。汉王元年(前206)十二月,持剑盾闯鸿门宴,面斥项羽,保护刘邦逃离险境。八月,由汉中还定三秦,升郎中骑将,复迁为将军。继参加对楚作战,屯守广武(今河南荥阳北)一年。汉兴,封舞阳侯。跟随刘邦征讨反叛的异姓诸侯王,所部俘臧荼,斩韩王信,收取赵地27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二月,以相国职率兵击燕王卢绾,平定燕地18县。未几,因系吕后妹夫,遭人谮毁,险被刘邦诛杀。以刘邦病死,得释免。
樊并(?-前14),西汉起义首领。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永始三年(前14),率领十三人发动起义,攻杀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夺取兵器,释放被囚禁的农民。自称将军。后为叛徒李谭等杀害,起义失败。他是张霸父亲的弟子,张霸曾传其父的《尚书百二篇》,后以樊并起兵反汉,《百二篇》遂废。
樊崇(?-27),新莽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军首领。字细君,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新莽天凤五年(18),在莒县(今属山东)聚百余人起义,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四年后,率部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击败王莽军10余万人,声威大振,又命部众将眉毛涂成红色,号称“赤眉军”。刘玄更始三年(25)九月,攻入长安(今西安),推翻刘玄政权。后在刘玄旧部和关中豪强武装夹击下,于东汉建武二年(26)十二月被迫退出长安。次年正月,以佯败诱敌之计败邓禹、冯异军于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接着在崤底(今河南陕县东南)遭刘秀军伏击,失败后投降。不久,图谋再起,被刘秀杀害。
樊儵(?-67),东汉学者。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人。字长鱼。性谨约,有孝行,精《公羊严氏春秋》,世号“樊侯学”,前后门徒三千余人。永平初拜长水校尉,与公卿定郊祠礼仪。初嗣父宏为寿张侯,后以谶记正五经异说,徙封燕侯。卒谥哀。
樊逊(?-约565),北朝齐文人。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少好学,专心典籍,累举秀才。天保五年(554)制诏问,尚书擢第为当时第一。官至员外郎,主书,参典诏策。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列樊逊为北朝书家著名者。
樊宗师(约765-约824),唐散文家。字绍述,行第一,故称樊大。远祖居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祖父咏迁居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故为河中人。初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登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分司东都。转太子舍人。九年十月在东都洛阳为孟郊料理丧事毕,即受郑余庆之辟,入兴元幕,迁山南西道节度副使兼检校水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十五年正月宪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以言事获谴,出为绵州刺史。长庆元年,征拜左司郎中,复出为绛州刺史。有治绩。长庆四年进谏议大夫,未拜卒。樊宗师穷究经史,勤于艺学,兼晓军法声律。所作诗文,务求词句艰涩刻深。著述甚富,均佚。
樊锥(1872-1906),清末维新派人士。湖南邵阳人。字春渠,又字一鼎。光绪拔贡。少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参加湖南维新运动,组织邵阳南学分会,任会长。因在《湘报》上连续发表文章,抨击封建顽固派,被邵阳守旧官绅驱逐出境。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进士官学校学习。1900年归国,任广西法政学堂总监,参加唐才常的自立会。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再逃日本。1902年,与陈天华等刊印《游学译编》,鼓吹政治革命学说。后回国在南京、桂林等地讲学。病死。有《樊锥集》。
樊增祥(1846-1931),近代诗人。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知事。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樊增祥师事张之洞、李慈铭,常与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生平以诗为茶饭,无日不作,无地不作,诗稿达三万首。论诗以清新博丽为主,主张诗贵有品。又擅长骈文与词。有《樊山全书》。
其他樊姓名人有三国时将领樊稠,名医樊阿;东汉大臣樊宏,学者樊英;南朝陈将领樊猛;隋大臣樊叔略;唐大臣樊咏,将领樊兴;明大臣樊镇,将领樊敬,学者樊玉衡、樊维城、樊维甫;清学者樊镇,诗人樊梦斗,画家樊圻等。近当代樊姓名人有民国将领樊钟秀,经济学家樊弘,作家樊篱,豫剧作家樊粹庭,体操运动员樊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