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4/03/15 周六 23:13

东方网通讯员陶建幸3月13日消息:是谁带领团队创下5600多小时义工服务记录?是谁连续四年荣获徐汇区优秀志愿者?是谁实现团队三次蜕变?他就是同心圆志愿者团队的理事长樊聚海先生。近日,他荣膺2012至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殊荣。

将时间追溯至4年前,2009年的那个夏天,一份《同心圆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招募的公告》深深的吸引了樊聚海,他怀着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心情报了名,从此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谈及数年来的志愿服务,樊聚海的体会是实现了三大变化。

变化一:坚定服务信念

在致康园他逐渐了解到致康的园创办者吕奶奶的感人事迹,被她那无私与大爱深深的感染。从此与致康结了缘;从此与那些孩子们结了缘。四年多来,再也没有离开过致康,没离开过那些孩子们。

一开始,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帮着工作人员照看一些孩子,帮着致康做一些力气活。与孩子们聊天玩耍,让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不要有自卑的心理。在与致康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的接触当中,渐渐的了解脑瘫的概念、引导式教育的知识和康复的理念等。

在这里他看到了孩子们在训练过中的辛苦与痛苦,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顽强与坚强,看到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想要尊严的生活的愿景,看到一个生命个体努力康复的那份渴望。他们是折了翼的天使,他们多想正常人一样的奔跑,跳跃…。这些孩子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接受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艰苦锻炼。而这些都深深的感动了他。令他盟发长期为他们做更多事情的愿望。

变化二:引导组织转型

2010年7月,他从最初提供简单的服务向提供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引导式教育服务模式转变。具体是从开始的非固定时间服务模式到在固定的时间、有固定人员的专业志愿者服务、同时配合非固定时间、突发事件的志愿者服务模式的转变。而从此致康园的所有志愿者团体以这一模式进行服务。

之2010年8月开始,每个周日下午一点半到五点半,人们都会看到他和众多志愿者的身影,虽没有教育经验,但他们学习如何教孩子们,并开始培养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第一引导员。在此后一年里,作为同心圆负责人的他,长期担任每周志愿者领队,负责每周招募安排志愿者担任第一引导员和第二引导员,同时培养长期志愿者担任领队人选。

每逢春季,他组织致康园的孩子们外出旅游,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去年还组织脑瘫儿童游览“长风公园—海底世界”等春游活动,让他们更多的去接触外面的社会,而不是让他们每天呆在致康园。在活动中樊聚海作为总负责人,既要负责策划、协调与沟通,同时又要安排人员、物资、后勤人员工作等事务,但他乐此不疲。

变化三:着力长效管理


常言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自2011年10月始,樊聚海不再担任同心圆的每周领队的事务,而将服务重心转向着力加强同心圆组织建设,建立以理事会为主体的组织架构,理事会下设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安排、外部联络和宣传等志愿者岗位;为脑瘫困难家庭及脑瘫孤儿康复费用的资助顺利进行,他开动脑筋,着手推出以二手闲置物品为主的募捐义卖活动。据统计:4年共募善款12万余元,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脑瘫儿童康复的资助和活动。

作为团队领头羊,他做到协助脑瘫儿童出门有陪护、出游观光、康复助理有记录、有影像资料留档。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以年轻白领主体,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在理事长樊聚海带领下,创下了5600多小时义工服务记录。数年来,他们为28位脑瘫儿童拍摄康复训练进度超过500小时,协助致康园组织出游11次。一位脑瘫孩子5岁时父亲病逝,母亲难以支付康复费,难题在“同心圆”雪中送炭中得以解决。

作者:陶建幸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