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长生档案
樊婧涵,扬州育才实验学校2008级15班学生,圆圆的脸,弯弯的眉,一双明亮的眼睛,加上一张小小的嘴巴组成了这个文文静静、极其普通的小女生。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小小的她却非常自信。目前,樊婧涵已经通过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九级的书法考级,书画作品也曾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始终坚信:人的爱好修养可以把自己变得完美,变得与众不同。
通讯员 李多 本报记者 陈高飞
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起初,樊婧涵特别爱涂涂画画,从幼儿园小班,她的画画就常常被老师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大家欣赏学习。爸爸、妈妈也常常带她去新华书店挑选一些画画书,看着书上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及动植物,她就越发地痴迷。她说她要把扬州的秀丽画在纸上,把大自然的美妙画在纸上,把世界中的万物都画在纸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带她去天宁寺玩,正巧那天在搞一场书法作品展。第一次接触书法,她就被那些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柔美似水的毛笔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五岁的她连字都认不全,却在一幅气势恢宏、洋洋洒洒的书法作品前呆呆站了许久。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看,这些字多像一幅耐人寻味的画呀!”书画原本就是一家,也许这就是天生爱画画的樊婧涵与生俱来的灵性吧!爸爸妈妈就投其所好,领着五岁的她走进了书法课堂。书法老师稳如泰山般站在桌前,拿起修长的毛笔,蘸满墨汁写了起来,一笔一画抑扬顿挫,时快时慢,一刹那间,一行刚劲有力的行书已跃然于纸上。站在一旁的她兴致盎然地看着老师泼墨挥毫,傻傻地一动不动,简直已陶醉在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行笔动作里了。从此,小小的她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书法,不管刮风下雨,每周坚持去老师家上课;无论严寒酷暑,每天一张毛笔字从不间断。课堂上,她了解到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具特色。空闲时,老师还经常给她讲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怎样教导儿子王献之苦练基本功的感人故事,令她对原本枯燥乏味书法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书法已成为她学习和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开心的时候写,悲伤的时候写,兴奋的时候写,郁闷的时候也写。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樊婧涵的字越写越好,和刚开始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歪歪扭扭的字变得端端正正了,拘拘束束的字变成了欢快的精灵。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樊婧涵深切地领悟到:写字如同做人,一笔写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笔画之间的相互谦让、相互支撑就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理如出一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七年多的不懈努力,樊婧涵的书法绘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的书法已经通过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九级的书法考级,书画作品也曾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成功的背后饱含着多少艰辛,浸透着多少汗水,她却一直在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承受着。是书法磨练了她的意志、陶冶了她的情操,是书法让她看到了许多书法名家笔下的大千世界,是书法造就了一个文文静静、与众不同的“小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