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妙处不同”,济南西机务段“百安赛”状元,兖州运用车间东线二队电力机车司机樊新伟的“安全经”,是把每一次乘务都当做第一趟出乘。从表面上看,这个如同大白话似的“安全经”,即不复杂也不深奥,可细一琢磨,却是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的那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最好诠释。
“司机的安全成绩,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趟车安全累计而成的,保证一个趟车安全并不难。只要把每一次出乘都当做第一次乘务,就能保持新鲜感,自觉克服职业麻痹病,就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确保安全行车的万无一失。”樊新伟如是说。
樊新伟之所以把每一趟乘务都当做第一次出乘,自有其渊源和由来。1994年,樊新伟从济南司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兖州机务段,成为一名机车乘务员。2001年,他在第一次考司机时,心想自己是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在学校学的就是司机专业,只要稍加温习,理论考试过关还不是搬倒树摸老鸹--十拿九稳的事,直到交卷时他依然自信满满。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考试成绩公布后,却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挫折面前,使他想起“熟知不是真知”那句名言。于是,他把挫折作为发愤图强的动力,暗暗下决心刻苦用功,把每一道业务题都当成新题对待,做成一个个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看上几道题,背会了就开始一遍一遍地默写。在反复不断温习的同时,还经常抽时间跑到机车上,手拿电路图一个线号、一个电气元件、一个机车零部件的对着学,直至学会记牢。2006年,他顺利考上司机后,并没有忘记第一次考司机名落孙山的教训,牢记“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的古训,学习业务的热情丝毫不减,依然长年坚持用默背的方式,对业务知识反复进行温习,时不时地就捋上一遍。凭着这股刻苦学习的劲头,2011年,他在电力机车增驾的理论、检查及操纵考试时,都是一次顺利过关。
樊新伟是个聪明人,不但始终不忘第一次考司机名落孙山的教训,还能举一反三地吸取教训,把每一趟乘务都当做自己的第一次出乘,自觉克服经验主义,和麻痹思想。
由于他把每一趟乘务都当做自己的第一次出乘,在进行库内机车整备时,总是特别仔细认真,从不马虎,更不凑乎,自觉做到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用机车整备质量,确保杜绝机车带病出库上线。有一次,他在兖州北站出勤后,在库内机车整备时,发现机车上排水阀漏水严重,及时向检修提票报活,由于维修时间过长,为保证机车正点出库,只好更换了一台机车。在对新更换的机车进行整备时,他又细心地发现该机车的起动机存在严重故障,经检修人员检查确定,根本不能起机,如果盲目起机,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再次更换了一台机车,即防止了机车重大故障的发生,也确保了运行途中的行车安全。
自干乘务员以来,樊新伟先后担当过兖日、兖菏、兖莱、莱东、兖青等多条线路的列车牵引任务。正是他把每一趟乘务都当做自己的第一次出乘,无论是在老线路,还是在新线路上乘务,他总是集中精力,加强了望,超前预想,随时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的发生。他在担当莱芜东至东风的牵引任务时,由于该线路是根据备战的要求所修建的,弯道一个接一个,了望十分困难,是全局路外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之一。在运行途中,他夜里盯住两条线,白天了望一大片,尤其是每当接近弯道时,他总是严格按规定不停鸣笛示警,两眼紧紧盯着线路,并做好随时停车的思想准备。有一次,当列车拐过一个弯道时,发现前方不足200米处,有个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在道心里玩耍,早有思想准备的他果断采用非常制动,停车后距道心的小男孩仅有十多米远,防止了一起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樊新伟开车8年来,靠把每一趟乘务都当做自己的第一次出乘的安全经,做到了趟趟无事故,列列保安全,各类行车事故不但始终保持着零的记录,还没有任何的责任概况。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百安赛活动中,他所累积的百安赛成绩一直是连续的,即没有被核减过,也没有被中断过,这种情况在整个乘务员队伍中也是很少见的。截至到8月8日,他已实现安全行车4761趟,取得安全走行近百万公里的好成绩,成为全段名副其实的百安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