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4/12/27 周六 09:28

樊杰颖

1971年生于河北怀安,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2006年8月—2013年3月就职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大赛并获奖,并在浙江吴弗之艺术中心,首都师大美术馆,中华世纪坛,今日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荣宝斋画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法国巴黎北站艺术中心,798宏艺术中心,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等地举办作品联展。作品被北京通洲博物馆,韩中亲善协会,吴道子艺术馆,莫斯科中国贸易促进会,宇辰美术馆及个人收藏。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停下来,人们都在这个时代的鞭策下飞奔;这是一个看似繁华不断更新的时代,但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偏偏缺少了能撩人心绪的东西。人们在五彩缤纷的环境中学会了涂脂抹粉,但却失去了最纯真朴素的表情,大概是让太多的诱惑给蒙蔽了双眼……。

在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变迁是人们正在迅速的失去内在价值的判断。作为对现实的回报,绘画艺术因价值危机而出现了种种畸变,但这个时代真正需求的是坚持内在价值的人以及具有对艺术所持有崇敬感的人……。

我曾经由于某一份工作原因,每天皆需步行往返于西三环花园桥与紫竹桥之间,就这样来来往往穿梭了六年,在2200多个日日夜夜的穿行过程中,浮现在我眼前的景象是那样的相似甚至是那样的一致,那就是横七竖八的汽车与直插云间的高楼大桥,还有在你眼前匆匆掠过的一个个活生生的行人,只是很难准确地分辨出他(她)们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气质,唯能看到的是他们拼命的穿越于过街天桥与车辆之间的夹缝中,带着一张张板着的陌生面孔与冷窘无神的目光瞬间消失……。也许是因为刺激我脑神经的外在表象频频出现的原因,在不经意转换的过程中,人、车、房这些很具象的东西经过一定时间的堆积与变异,在我意识中慢慢形成了一幅幅很模糊的图象,使得自己内心的认知由花花绿绿的多色演变为单色的黑白灰,由表象延伸到其他,于是将这座城市中零碎的记忆串联起来,浓缩为一幅幅黑黑的图画。从而生发出一组“B城印象”系列作品。

在画这些作品时,我没有刻意去塑造房子细节,只是以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的高楼为借代体,通过打碎与缝合而建立起来一幅幅黑黑的画面空间,这些形象也许概念、也许刻板、但无所谓。因为我只想通过自己一点点主观匿造,使若干高楼纳入我的画面,融入我的思绪并付诸于自己的笔墨而已,想当然的也没有过多的考虑笔墨是否传统,语言是否新颖,作品是否有当代性与学术性,画面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只是凭着记忆,由着性子,将所见、所思、所感统统的从脑海里倒出来。借助绘画体会现实和人性,并留在纸上,权作一次对以往思绪的弥补与整合……。

当然,作品在揭开美丽表象的同时,也撕开了自己的内心,仅此而已。

作品欣赏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