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郎成 摄
为了备战今年4月的苏州单项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也同往常一样,提前进行了队内的公开选拔—本周二,在镇江举行的“直通苏州”选拔赛上,小将樊振东在第一轮淘汰赛决赛中,以3比1逆转马龙,从而率先取得今年苏州世乒赛的男子单打资格。
从2012年进入国家队开始,樊振东在3年时间里,从一名游弋于青年赛场上的毛头小伙,一跃跻身国乒主力阵容,这样的蹿升速度,让众多圈内人士包括他自己都认识到:“樊小胖”真的是蛮拼的。
其实,回顾樊振东这3年来的成长轨迹,不难看出,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甚至经历了多次坎坷才走出来的。
在2012年将国内和国际青少年乒乓球大赛冠军几乎拿了个遍之后,樊振东在2013年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拔到一队。尽管没能获得当年巴黎世乒赛的直通资格,但在国乒教练组的信任下,获得机动名额的樊振东以16岁的年龄成为世乒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打选手,可惜在第三轮比赛中,被张继科淘汰。
“确实感受到了与主力球员的差距,这次经历对我以后的进步意义重大。”经过世乒赛的历练,樊振东在同年9月的全运会上,不但拿到了男团和男双冠军,更在男单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张继科、许昕,闯入决赛。可惜,经过7局苦战,樊振东以3比4败在了另一名国乒主将马龙的拍下。
到了2014年,已经被总教练刘国梁列为里约奥运周期中国男乒主力干将之一的樊振东虽然依旧强势,但在关键时刻总显得不够坚决。在这一年最为重要的亚运会上,担任第一单打的樊振东,在男团小组赛最后一轮对阵新加坡的比赛中,先后以2比3负于陈丰和李虎,爆出了一大冷门。虽然在此后的单打比赛中,再遇李虎的樊振东以4比0成功复仇,但杀入决赛的他又输给了国乒新“三驾马车”中的许昕。
“相比起来,打团体赛有点像打青奥会,就是觉得自己必须要赢,所以心态上容易背包袱;再打单打的时候,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了,比赛反而打得很轻松很享受。”在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樊振东坦言自己在心态控制上还需要加强。
“樊振东进一队的时间不长,在心理、技战术、体能方面都需要继续磨练,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失败后迅速调整心态,去打好后面的比赛,这对他今后的发展有特别的指导意义。”作为樊振东的主管教练,吴敬平对弟子知根知底,同样他也对这名国乒的“希望之星”有着清晰的定位:“在对他打法的设计上,主要是既学习张继科的台内强势,又学习马龙前三板的细腻,应该说他的打法是介于张继科和马龙之间的。”
事实上,尽管年少成名的樊振东在升入一队后,对国乒新“三驾马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在技术更为全面的马龙面前却很难占得便宜—来自国际乒联官网的数据统计显示,在国际赛场上,樊振东与张继科、许昕交手时均互有胜负,但却很难过得了马龙这一关(两人在2014年两次相遇,樊振东均以3比4告负)。
不过,这样的局面却在新塑料球取代赛璐璐乒乓球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去年11月的全锦赛团体和单打比赛中,樊振东两胜马龙,在本次“直通苏州”选拔赛上,樊振东完成了对这位中国男乒队长的三连胜。
“相比较一队的那些老队员,年龄小的青少年运动员能更快地适应和学习打新球。塑料球时代只是一个开始,大家都还处在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谁适应得快一些成绩就好一点。”国乒总教练刘国梁认为,由于马龙并未完全掌控新球,樊振东得以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身体素质和力度的结合,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除了能更好地适应新材质的塑料球,进入2015年,樊振东也开始被国乒教练组更多地委以重任:今年年初的世界杯团体赛,樊振东在1/4决赛和半决赛中都出场两次,决赛中更是第一个出场,结果三场单打全部以3比0获胜,他自己也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历练,自己的实战经验和承受大赛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年轻已经不再是我的资本,我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思考,让每次比赛都更有价值。”刚满18岁的樊振东,已经让国乒由“三驾马车”变为“四大主力”,相信在未来,他会带给人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