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5/02/15 周日 21:29

 宁白

  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其实是杭州人。不久前,刚刚担任了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的江南女子,终于可以不用在院长的岗位上担当重任了。但是,她对敦煌壁画艺术的保护、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已成就了敦煌艺术发展史上的辉煌。已经76岁的樊锦诗不知是否回家乡安度晚年?

  敦煌艺术研究院的同事和她的学生,津津乐道于老院长在保护壁画艺术上的“加减法”,被他们称为一名历史艺术学者的“学术良知”。

  敦煌地处西北大漠,莫高窟壁画已达千年,在恶劣的环境中,壁画损毁严重。把壁画艺术视作自己生命的樊锦诗,却提出了要让石窟“保重身体,争取让它再活一千年”。

  于是,她首先做起了减法,凡是对壁画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有破坏作用的项目,如现代建筑、商场、乃至架设电线杆子、引水等,一律不准建设,己建的,要迁移。她甚至还通过有关部门,让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的敦煌段选择了新线路。

  她做的加法是引入研究、保护壁画的专家学者,建立全自动气象站,监测气候对壁画的影响,特别是将数字技术引入壁画保护,把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做成高智能数字图像,让千年壁画真正可以成为不朽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

  樊锦诗的减法是得罪人的,会得罪当地的政府部门,也会使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失去物质利益。但是,她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力争,最终还是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因为,这样做终究有利于敦煌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永久延续。她做的加法则耗费了她从青春到老年的生命,无论是人才引进、高科技利用,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大漠深处,得花多少精力和心血才能让高端学者愿意投身,让高新技术可以在那里顺利实施。

  樊锦诗对敦煌作出了终身贡献,不仅敦煌人视她为自己的“女儿”,也给全国的自然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者作出了榜样。

  凡属遗迹,都具有脆弱性,都是不可再生的,保护这些遗迹,也是在保护祖先曾经生活的历史过程。因此,承担着保护这些遗迹的部门和专业人士,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如果多一些樊锦诗这样的专家,以自己的学术良知和担当的肩膀,去保护这样的遗迹,那么,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就不会遭受严重破坏,我们会把那些祖先的宝贝,无愧地交给下一代。

  杭州是文化自然遗迹的集聚地,杭州女儿樊锦诗让我们懂得如何保护这些遗迹,教我们如何做好历史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加减法”。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