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采访到中国最大私人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实在不容易,他几乎是不停地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跑。于是,我们通过刷他的微博来定位其踪迹。终于,我们约定好4月下旬在他的“老巢”安仁镇见面。
简介
樊建川,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建川博物馆馆长、汶川地震博物馆馆长。
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间博物馆,拥有文物藏品800余万件,建成开放24座博物馆和广场,分别为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尤其其中的抗战专题馆和广场是全国内容最全面和丰富的,已经开放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手记
要采访到中国最大私人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实在不容易,他几乎是不停地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跑。于是,我们通过刷他的微博来定位其踪迹。终于,我们约定好4月下旬在他的“老巢”安仁镇见面。由于他非常的忙,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促,从他开的两个会之间抽出了点时间。
他的办公桌上满是书法和文物,包括一些关于日军征集中国劳工的资料。
“我们不说话,让历史说话!”
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座落在离成都一小时车程的大邑县安仁古镇。清晨,我冒着霏霏细雨驱车前去。快到入口处,远远地就见到博物馆专门从天津移来的日军碉堡。碉堡高五米,直径五米,重达十吨。那厚厚的墙身,黑黑的枪眼,犹如狰狞的恶狼。然而,碉堡顶上安放了一个握枪巨手的雕塑,寓意武装得再厉害的鬼子也败在正义的中国人民手下;而碉堡后部烂了的半边生长着一丛绿树,表达了战争终究要被和平取代的历史规律。
进入场馆大厅,只见镶着“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大字的牌匾。据樊建川介绍,这是他办馆宗旨。这些年来,他在这方面的支出约大约有8亿元,所收集的文物在800万件以上,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5件套(单件:404件)。“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些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是近代历史的最好证明”樊建川说。
接着,我走进了临时布展的侵华日军罪行馆预展馆。展馆面积不大,但所见所闻已经十分令人震撼。它是按照日本侵华的年代来布展,但又着重地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卢沟桥事件、南京大屠杀等等。
人们不禁会问:国土狭小、人口不多的日本,当年为什么要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进犯?从这个馆大量的文物,就可以找到最真实的答案。从上世纪20年代起,日本已经开始收集有关中国矿产、粮食等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的资料。还有一批日本收集来的老照片,以拍摄风光来勘探中国关隘天险等兵地。那本日本“极秘”的《北支经济调查研藏书目录》,是日本对中国资源调查资料的索引,涉及到上万册的情报书籍,暴露其侵华蓄谋之久。而多种日本出的地图,包括在蜡笔上印的地图,都将中国东北和台湾标的颜色与日本相同,与中国其它地区不一样。
这些展品全部来自日本的旧货市场和私人收藏,即使已经年代久远,它们将永远给中国人警示。
正如樊建川所说:“用文物说话。”日本对中国之所以感兴趣,是想来与中国人共荣?还是想到中国来圈地霸财奴役人民?这里的几个物件就是佐证:一个上面刻着“创业”黄色挂盘,来自原设在中国的日本制钢企业,这是用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劳工,来制造炮弹炸中国同胞。这是日本“以战养战“的罪证。而一个笔筒上的刻着“天涯无穷”,这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的题字,这几个字就更加以赤裸裸地暴露其扩张的狼子野心。
看到日军杀过东北、杀过华北、杀过江南,以及杀到华南,甚至持枪冲进广州市政府的照片,每个参观者都感到沉重。
馆中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是《荻岛静夫日记》。这套日记一共有7本,加上附带的一本影集,共8本。日记本的主人荻岛静夫,他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日记中有关日军扫荡、烧房、杀人、抢劫、强奸的内容比比皆是。
战后以来,东史郎、本多立太郎等日本老兵对战争进行了反思、否定和忏悔。在这个展馆中,有关“老鬼子”盐谷保芳内容相当丰富。今年已经95岁的盐谷保芳,作为原侵华日军士兵于1942年起来华,参与过对中国百姓和八路军的屠杀。被遣送回日本后,他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折磨和思考,与几位老兵从1985年起年年来华谢罪,在中日两国讲述侵略罪行。他与樊建川也成了朋友,七次来博物馆捐赠了许多战争用品,包括他自己用过或者去买回来的军刀和服装军靴等等,还带来所制作的一批牌匾,上面亲自写下“反省 谢罪 友好”。樊建川有些感伤地告诉我们:“老人恐怕时日不多了。最近我去看望已有些神志不清了。但他诚心诚意的忏悔,将永远留存在这段历史上。”
美国援华飞虎队成员所用的勋章和徽章等,为国家一级文物。(林亚茗摄)
盐谷保芳曾经说过:“那的确是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应该让更多的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知道战争的真相,我们干了很多伤害中国人民的事情。只要是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感到耻辱。日本人应该好好反省!”
走出这个馆,我不免心情沉重。从留言册上,看到一位观众写着“真相最重要,不让后人选择性的了解历史。”
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翻过这一页……
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川博物馆最大的亮点在“日本侵华罪行馆”, 将在今年7月7日前完成布展,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正式开放。
“文物胜于语言,我们要应该把他们侵华事实摆出来,才能理直气壮地驳斥日本某些人否认侵华罪行的言论。我建这个馆也想吸引日本民众来参观、思考,大部分文物都是从日本收集。中日两国不能冷静地认识和反思历史,对两国人民面向未来都是无益的。”
——樊建川
只有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翻过这一页。日本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播曾经在采访樊建川时问:“你办这样的展览会不会是过于纠缠历史,传播仇恨?”樊建川回答说“因为日本人并不了解真正的过去,我们才要讲真相讲道理。建川博物馆是以文物来告诉世人真实的历史。”这段访问在日本电视台多次播放。的确,许多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当年日本向中国做下多少伤天害理的事,也不知道日本最后向中国投降了。我们不但要讲这个历史,还要讲中国人如何以德报冤,将130万战俘遣送回去。
接着,我们参观了正在进行装修和布展的新馆,这是由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先生亲自设计的。这位八旬老人顶住右翼分子的恐吓威胁,先后5次来到安仁镇。他还提醒樊建川:“南京大屠杀要讲够,重庆大轰炸也要讲够。正视历史,正视战争罪行,两国才会有真正长久和平。” 这座馆的展厅有4000平方米,将会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展示日军侵华罪行的展览馆。这些场馆基本上是樊建川亲自做展陈策划和设计。他告诉我说,这里一进馆的小斜坡上,将有1700个日军钢盔从这里一直铺到对面的墙上,这将突出侵略军那种豺狼般的汹汹气势,正如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曾叫嚣的:“三个月灭了中国”。接着,这里有几个如城墙一样的上行斜坡过道,这表现了中国多处被沦陷的严峻形势。而展馆出口的设计则是一组群雕:一队打着绷带、拄着拐杖、捧着骨灰骨的日本兵,狼狈不堪地被遣返,而周围是欢庆的中国军民。额楣铸铁大字:“还我河山。”
樊建川非常反感将历史简单化、漫画化、娱乐化的倾向。他为了收藏日军侵华文物,一次次到日本。从侵华日军出征旗、日军“九•一八”事变;从军记章,到反映日军侵略上海的《上海事变写真画报》等反映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满洲统治论》……以近万件侵华日军文物,完整、理性、冷静地讲述日军侵华暴行。在新开放的馆还将展出他在日本收集到3000封日本兵的家书。这可能是全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战争最齐全的士兵家书。尽管日本军方立了12条禁令,对于部队情况及残暴行径的部分都不得写,而且每一封都经过审查,有的字句被毛笔遮盖抹去。但当中仍然可以看出侵华战争的不合理性。他们本来是工农兵商学,也是有家人、有文化的,对这场打出国门的战争,也并不理解和热衷,可却被法西斯主义逼得成了战争机器。他们在信中表达:希望战争快点结束,我们好回去继续当教师或者牙科医生……
另外,樊建川还认为要全面地认识中日关系史,才能更好理解中日战争与和平。因此,他在即将开展的罪行馆特意增加2个厅,介绍中日关系的前前后后。一个是介绍中日自唐代以来,曾经有过文化密切交流的时代,而从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开始,日本就不断地进犯中国。一个是1945年之后,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在经济等方面与中国的交流合作等等。他强调说:“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翻过这一页。”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
当我走出这个令人压抑的罪行馆,看到一片不久前开满金黄油菜花的地里,如今是都是绿色的油菜籽荚,显出勃勃生机。这旁边,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门口竖了石碑“国人到此,低头致敬”。
这时,阳光穿过乌云,照射在一面面高达2.6米钢化玻璃墙,5000多个老兵鲜红的手印熠熠生辉。随着时光流逝,老兵一个个离去,博物馆收集这些手印的是争分夺秒。每个手印下方印着主人的名姓和所属部队,有共产党、国民党军队的,还有地方军、游击队的。这如同5000个挺直腰板的壮士身影,也是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身影。
与手印广场遥遥相对的是“中国壮士广场”。 从1931年起,14年艰苦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惨烈代价,3500余万军民死伤,360余万将士阵亡。在这个广场上,屹立着由20多位雕塑家完成的216座抗战领袖、将领和烈士的雕像,从毛泽东、周恩来到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薛岳,他们按照所处的战区、所打的战役排列,阵容强大、气势雄伟。不论是怎样的冤家对头或者各地军阀,在外敌当前、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这些壮士之一的张震将军为“中国壮士”题字。
广场建成以来,这些雕像人物的后人从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而来,对团结一心抗击侵略者先辈以及中华儿女表达敬意和缅怀。
在这里的抗战场馆中,最大的馆是中流砥柱馆和正面战场馆,分别展示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及其军队,从领袖人物到普通士兵和百姓的抗日事迹,陈列文物包括刺刀大刀、土制手雷、空军铭牌,入伍和烈士通知书,还有解放区民主选举的选票等等6000多件。由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词的“正面战场馆”,披露了过去有关抗日博物馆较少提及的,馆内还将200多位阵亡的国军将军像挂在墙上。
一位八路军老战士参观后留言说:“我也是通过展览才对正面战场有全面的了解,我向正面战场的战友致敬。”还有一位中共老党员留言说:“保家卫国超越党派政治。”
“我心目中的天堂,应该是博物馆的模样。我再忙再累再苦再困难,去壮士广场走一圈就获取一些新的力量,然后就磨拳擦掌地再开始干活。这个馆与政府所办的博物馆有许多不同,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全年只休馆一天-----就是除夕。而我自己是全年无休,大年三十和不能休假的保安一起站岗,12年从不间断。而春节那几天,我还要在博物馆巡走,充当临时讲解员。初一那天,我敬录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的命令,是以自勉:‘今天退,明天退,退到西藏敌人也会跟踪而追。希望你苦撑几天,以待援军,免得你我成为国家的罪人。只准前进,不准后退。阵地就是我们的坟地,后退者,死’”。
——樊建川
我们要彰显不该被历史忽略的英雄群体
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是建川博物馆特有的的纪念场馆,介绍着抗战史中不应忘却和忽略的英雄群体。
“14年艰苦抗战,约有百万中国军人被日军俘虏。仅南京一役,就有数万将士被俘遭到残酷虐杀。我从日本购得大量实物、照片、资料,建立了“不屈战俘馆”。此馆,人们能看抗俘们坚毅的面容。他们皆是玉碎的民族战士和烈士。当以色列大使和美国国防大学将军,到此参观时也是肃容、脱帽致敬。”
——樊建川
“抗日不屈战俘馆”的馆名,就是由老兵耿谆亲自题写,并且赠送了条幅「知耻勇生」。他曾经是一位国军连长,在洛阳战役腹部中弹,被日军俘虏,押至日本充当劳工,后率700余劳工举行"花冈暴动",起义失败,被判死刑,直到战争结束才获自由。
参观者走过一个狭长的过道,灰色的墙壁上挂满战俘英雄的的照片。除了赵一曼等著名的英雄之外,更多是很少人知晓的。
有几幅照片可以说是催人泪下。一位抗日侦察员被捕,一群鬼子围着他搜身,一脸坦然无畏的他挺着胸膛,上衣如同飞翔的翅膀张开着;20岁出头的女兵成本华,在安徽和县守城时战斗到最后被捕。矮小的她,腰扎刻着“智仁勇”字样的宽皮带,在一群敌兵面前却抱起双臂,脸上泛着不屑地冷笑。她后来大概只活了4小时,但她那如同在审判对方的神情和气势,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还有,在广东增城被俘的小兵季万方,是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虽然比敌人矮两个头,双手被绑定在身后,却目光坚定,双腿笔直。导演陆川拍《南京!南京!》时,电影中小战士小豆子就是以这里介绍的小兵作原形的。
“在抗战期间,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飞虎队在中国分别有500多架战斗机和运输机坠毁,牺牲2000多位壮士。我给他们一个开辟专门的“飞虎奇兵馆”。这个纪念虽然来得迟了一点,但还是要做这个事。我把248位飞虎队员照片烧铸成瓷像,高高地挂墙上,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樊建川说。
这个馆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切斯特•怀东设计,介绍内容和文物展品多达1400件。其中最珍贵的展品之一,有张大千的哥哥张子善1940年所画的“飞虎图”。他听闻美国组建授华抗日的空军志愿队,专门作此画赠送给陈纳德将军。樊建川20年前以8万元购得,而现在价值不知道多高了。当陈纳德夫人陈香梅女士见到这幅画,激动地唱起岳飞的《满江红》,并且为飞虎奇兵馆题写馆名。
“飞虎队”老兵踏入这里,犹如重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重会并肩作战的战友。援华美军希尔、葛顿南和克尔的后人都将大量文物捐赠给飞虎馆。其中葛顿南的5件物品都成为国家一级文物。较多的独有文物,道出许多中国人不知道的史实。有个90岁的援华美国老兵坐着轮椅来,还带了当时的飞行服、奖章、证书等等文物。他嚎啕大哭,并给樊建川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代表美国老兵感谢他。
“希尔少校”是其中一个内容最丰富的专题。这位前美情报官,抗战八年一直在华工作。他去世后,其女将两百件文物捐赠该馆,其中国家级文物多达52件,其中包括日军残害美军飞行员的记载、1944年12月16日,日军将在湖北应城俘获3名美军飞行员,进行严刑逼供和游街示众。翌日,日军将他们押至火葬场,折腾半个多小时后,将他们推进焚尸炉,当时其中一名美军飞行员还活着。
希尔少校还收藏了一张当时被列为机密的手绘地图,是由中共“延安总部”向他们提供的,提示蓝色区域是八路军、新四军控制的地盘。美军飞行员在这个区域迫降或者跳伞,会得到救助。资料中还指点:“你想去黄河以北的第十八集团军,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把其他手指收在手掌里。而如果想到新四军去,伸出四根手指就行了……”。
“我们中国人这一百年吃的苦太多了,教训也太多了,需要有人梳理啊!一个普通商人,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樊建川
今年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樊建川要做的有关活动和工作更加多。不仅要丰富建川博物馆,还要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卢沟桥纪念馆、甘孜红军博物馆捐出共2000多件文物。樊建川和我说手里的文物太多,不必都抠在自己手里,他只是个传递手,连建川博物馆将来都是国家的。如今,他和妻子已经办了公证,身后把建川博物馆捐给成都市政府。
樊建川说,选择了这条路,感到特别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