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拓展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摘
关键词:集体主义;意志;竞争;合作;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品质与情感于一体的过程。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在他《体育之研究》中阐述了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并完”的功效。运用体育来影响学生,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张扬体育,健全人格,直接又独特。
体育与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不仅代表自己,还常常代表自己所在的班级或学校,个人行为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集体的荣誉。因此,集体主义意识自然地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增强。如在拨河、接力、篮球、广播操等集体活动项目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凝聚力自然得到加强。在国际比赛中,每一次国旗的升起都是来之不易的,它不仅代表运动员的成绩,还代表着幕后许多人的努力,任何优异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个人单枪匹马练出来的,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所以体育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周恩来同志曾指出:“体育运动既是一种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精神力量”。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著名的《体育颂》中写到:“啊!体育,你就是正义,在你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正合理……”。那些平时顽皮,难以管教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却能自觉地服从规则的约束,这正体现了体育所固有的庄严、公正的魅力。体育是有规则的游戏,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当学生第一次参加赛跑就要知道,必须站在起跑线之后,听到枪响(哨声)才可跑出。当第一次走进篮球赛场,就明白了必须依规则行事,需要服从裁判的裁决,决不可随心所欲……。在体育比赛中每一位参加者都必须严格地执行规则、服从裁判。在队列训练、广播体操等项目中,则要求学生按统一的口令完成动作,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以规则约束行为,公开、公正地竞争,这就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以“规”律己的品质。
三、体育运动能磨练意志,提高自信心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的设置困难和障碍,使参与者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在体育运动中,刻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是对人的意志的最好磨炼。每一次障碍的攀越,每一次新高度的征服都是对人的意志的一次考验。如球类运动,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耐久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还要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失败面前不气馁,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比赛中尽管暂时受挫失利,但只要发愤不息,失利会成为通向成功的台阶,失利会成为鞭策前进、奋发向上的力量。这些对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和能力等选择的,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活动的内容,对活动充满自信,并能在活动中得到安慰和满足。
五、体育运动能增进交往、和谐人际关系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不少学生还伴有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等。体育正是医治这些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经常到去野外锻炼身体,更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大量摄入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这时人定会宠辱皆忘,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学会新动作,取得新进步后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育运动是一条摆脱情绪困扰的宣泄途径,当学生受挫折时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转移或替代、或发泄情感,把消极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转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普遍体会到,打打球、跑跑步、练练拳等会使紧张的情绪松驰下来。据科学家研究,经常运动的人,大脑会分泌出被科学家称为“快乐素”的一些肽类物质,它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其中一种叫“内啡肽”,其作用类似吗啡,能使人产生愉悦感。比赛前的盼望和激动,比赛中的紧张和兴奋,比赛后胜利的欢乐,以及失败后的懊恼等等,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欣赏比赛时,运动员奋力拼搏所表现出来的健、力、美的高度和谐也能给人带来一种畅快和愉悦。只要适量运动,人的内部感觉一定是很好的,是周身爽快、舒畅,觉得生命充满愉悦,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体育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促使精神充实与愉悦。它较少的是说教,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实践体会和感悟,体育活动还具有肌肉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这就是体育对人的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体育在健全人格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促进心身和谐发展,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