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樊振在他的图书馆内查阅资料
他组建了一栋3层近300平方米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多件孤本、善本,部分专业藏书数量比国家图书馆还多,曾向农工党中央、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重庆特园等20余家单位捐赠图书1000余册。他就是东海县的樊振,自建的樊氏图书馆现如今已藏书近2万册,年订阅期刊10余种。
进入樊振的藏书层,入眼的是一排排“衣橱”,这是樊振花了2万块钱定做的。据悉,这是比较专业的书架,只有档案局会用,图书馆都没有这样的书架。“天气这么热,怎么不给家里装台空调?”“买台空调够买多少本书啊,哪舍得啊!”樊振的哥哥在一边调侃。“这本 《中华论坛》,我花3000块钱买的,是1932年版的,全国只有这一本;这是1949年版的。”樊振如数家珍地向笔者介绍。据了解,为了收集这些资料,樊振花掉自己近一半的工资。
为了得到比较完整的资料,樊振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得到书籍资料的机会。2010年3月的一天中午,樊振接到湖北快递来的《纪念邓演达逝世十五周年特刊》,当天下午樊振就赶到邮政局,将这本特刊特快专递出去,为农工党的党史档案又增添了宝贵的一页。追究起这本书的来历,却是大费周折。为了找到这本书,樊振先后联系了20多位亲友,最后开车到武汉市洪山区卖书人家中才买到。这期刊物国内外很少有收藏,即使邓演达纪念画册也没有收录。
“我收集它们纯粹是兴趣爱好!”樊振说曾经有人出50万买他的一些书,他都没卖。有人出钱他不卖,一旦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时,他却会无偿捐出。2010年,广东惠州建设邓演达纪念园,樊振根据惠州博物馆要求,提供了邓演达相关文物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其征集文物、编写陈列大纲提供参考;他还向纪念园捐赠了1949年出版的邓演达纪念集、邓演达先生遗稿等书籍以及现金。这些年来,他还向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海门季方事迹陈列室、重庆特园以及台湾等20余家机构,赠送文献资料500多种。
樊振藏书这么多年,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2010年6月,在校对《邓演达年谱会集》书稿时,樊振的母亲突然因病住院了,手术和住院的费用都是樊振向同事借的,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刚刚捐出半年工资用于助学。曾在汶川地震期间向中共中央组织部缴纳特殊党费的妻子没有抱怨,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只要他能不断做出新的成果,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