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5/05/30 周六 08:54

我们每一个人,从拿笔开始,都会在纸上涂涂抹抹,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人们不断的想绘画到底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对于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好处:是对儿童的创造力开发有好处;提高儿童在审美意识上的培养;对儿童智力、情感、人格发育都有好处;具体到美术,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有好处。

 
\

  (图为多笔书画樊志新老师)

  我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学习绘画,再到后来系统的美术院校的学习,从中央美院附中到中央美院,再到中央美院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的同时,也因自己喜欢并长期从事少儿美术教育,不断的学习,总结着少儿教育的经验,观察了解着我可爱的学生们,身边的爸爸妈妈们,小朋友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一直希望我们从事的少儿书画教育成为一件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发展儿童的发散思维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看了他们很多的创作,我感觉如果我们从小就重视儿童的思维发展,就不会现在很费力气地发展他的创造力,弄得很怪异、很不符合情理的东西去乱画。我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生活中发展,所以如果你有了那样的一个基础,画出这种画就很容易了。

 

  儿童一定要画自己的生活感受。我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都有绘画的潜在的能力,关键是这种能力能不能被及早发现,能不能更早地得到重视。在哪个年龄段应该给他什么东西、什么影响和启发,他就会沿着自己的路子正常地向前发展。但是如果你给过了,你拔苗助长,给了他很多成人的东西就影响了一个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有一个课题是《我最亲爱的人》润润小朋友画的是他的爸爸,孩子是有情感的,不是大人教的,他会选择蓝色颜色给爸爸。她说爸爸是严肃的,这就是所以他做的作品是有情感的,色彩是有感觉的,我们要启发他们,用对话的方式带领他们去联想,爸爸长什么样子,五官有什么特点,性格有什么特点,喜欢吃什么东西......让他们画真正的内心表达,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

  《我最亲爱的爸爸》 作者 润润 年龄 8岁

  在创作这幅作品前,润润小朋友详细的描绘了爸爸的特点,所以在画的时候她才能知道哪些是她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才敢大胆的把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通过这幅作品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爸爸本人一样,她说“爸爸的头圆圆的,头发很少很短,有少许的络腮胡子,眼睛好大有双眼皮,眉毛又浓又黑,鼻子好小好小的,爸爸的皮肤偏黑,爸爸平时喜欢抽烟”在画面中我们清晰的看到飘扬的白色烟花,爸爸喜欢喝酒,有红酒,白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爸爸平时最爱吃的水果是弥红桃,所以我们可以在画面中看看到好多,爸爸平时穿衣服非常整洁,有好多的扣子,这又和爸爸平时严肃的性格相稳合....

 
\

  关注更多少儿书画教育,查看多笔书画最新活动请在微信内搜索公众号“多笔书画”关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的是更好的引导孩子,如何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如何建立思维框架,让她用自己的思维去创作艺术,这就是为什们同样是同龄小朋友画的主题内容相同,画面的气息却相差甚远,一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一种是用心观察后的用心表现,所以这样的绘画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知道如何去观察,才知道如何去思考,知道如何去思考也近一步知道如何更好的去观察,才可能利用手里不同的材质去大胆尝试,大胆的创新,千万不能给孩子一个定式的东西,我们要帮助儿童打开思维,而不是左右他们的思维。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