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5/10/24 周六 10:31

文/张天鸣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我与樊端生先生交往的近10年间是文友,也是书友,大概在2006年春,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时樊端生先生介绍我结识了著名书法家范珍明先生,并为报刊爽快题词,让我在领导和同行面前赚足了面子。后来他又以专业角度为范珍明先生写了一个专题书评文章,拜读那篇文章之后,我对其才情人品学识崇拜有加。

随着交流见面的机会渐渐增多,感知他在从文从书之间,格调清新高雅,做人做艺洒脱的游刃有余,可以说在文坛漫步吟唱诗文佳句,在书坛消遣挥写情怀,后学者对其莫不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草书繁难玄妙,许多书家望而却步,然樊端生先生却能登堂入室渐入佳境乐之,目前洪洞县省级书协会员为数不多,樊端生先生就是早期会员之一。书艺可彰显他的文采,而他的文字功底又可彰显书艺的光芒,据我了解,许多书家的序言大作缘于其手,许多文人的书集封面和内页题词作联,其墨宝文韵又是樊端生先生所为,对收藏家来说,作家书家集于一身的,为潜力股艺术大家,不言而喻,樊端生先生的作品趋向一路上升,作品一个字总结“雅”而不俗,其人也是谈吐不凡,有文人的清高与静气,也有书家的睿智与秀气,“胸中逸气千回转,老笔挥来似雕盘。”每议到“槐荫六子展”的影响,无不赞叹樊端生先生对书法后学向前推进的力量和贡献。在传统的书艺中,对联言志,对联抒意都离不开书法的表达方式,所以撰写对联,有感而发泼墨为之又是衡量一个现代书法家文化内涵的标志,平仄关系,词性对称,意境跳跃等等准则,曾让许多书家文人退避三舍,但对于博学广智的樊端生先生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而已,请看梁武魁和刘大刚二位先生的《对联漫步》、《缘》等书中的序言,方知书中黄金,字字珠肌,句句文雅极致,文如其人,人如其字,欣赏樊端生先生书法,数秒中就能断定其为文人书法,或书法文人,当属人字双辉之列,极目槐乡众生芸,樊端生先生堪称书法家、文学家行行到家并不为过。关于这一点仅属个人之见,时间会验证一切,让作品说话,让历史见证未来。

夕阳红似火,晚霞情更浓,在槐乡大地的文人出书首发式上,或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活动中,都可看到樊端生先生文雅清瘦的身影,思想在他的行为中体现,文章在他的笔下生辉,书法在流露着文人傲骨的情怀,乡情凝聚笔端见精神,且不断升华为一个文人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