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6/01/31 周日 09:35

“第一次打交道,单看名字别人都以为我是一个女的。”在一个冬日的上午,面对记者的采访,樊艳珍的第一句话就惹得众人开怀一笑,他性格中的幽默本性展现无遗。

今年53岁的樊艳珍是临县三交镇远近闻名的大能人。“我是临县吃公家饭的人里面最早下海的人。”樊艳珍告诉记者,早在1983年,他就从县供销社辞职下海,开始自己创业。多年来,他开过百货公司,开过舞厅,开过饭店……一路摸爬滚打,在商海里搏击,有过成功的得意与辉煌,也有过失败的黯淡和失意。但性格中那种与生俱来的 “亲和力”却让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他的生意也从临县一路做到省城太原。

2009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太原拿着家乡的特产“酥馍馍”去看一位朋友,没想到这乡下的“土礼品”大受欢迎。“朋友吃完后,专门打电话问我从哪里买的,因为这酥馍馍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保健品。”在商海里打拼多年的樊艳珍敏感地从中捕捉到了商机:“专门做酥馍馍生意,在城市中应该有巨大的市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 “食”文化。三交,是临县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当地以酥馍馍为主的传统美食制作和手工业历来非常发达,枣糕、火烧、纯手工豆面以及不锈钢铜器加工等等都远近闻名。特别是酥馍馍,因为其用上千年传统的纯手艺加工并经炭火烤制而成,具有健胃养胃之功效和香、酥、甜、脆四大特色,多年来备受人们的青睐。尽管如此,三交“酥馍馍”只能算是本土名特产,它的名声一直没有冲出临县之外的市场。

樊艳珍是那种瞄准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看准开发酥馍馍的商机,扔下在省城的生意,返乡创业办起临县三交镇“独一村”特色食品经销部,开发当地以干馍馍为主的枣糕、火烧、纯手工豆面等系列传统美食。

如何才能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走进更大的市场?善于琢磨的樊艳珍认为,一种健康食品要获得大家的认可,必须有据可查才有说服力。你说你的酥馍馍具有健胃养胃之功效,依据是什么?樊艳珍像着了魔一样开始查经考典,寻找根据。“我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才从清朝著名中医王世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找到一句话:‘吃千吃万,不如吃馍吃饭。粥饭干馍,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樊艳珍一拍脑袋,“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它不仅是自己要找的依据,还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词!”

樊艳珍立刻给酥馍馍注册了“独一村”商标,对酥馍馍土洋结合全方位包装,并把这现成的“广告词”写在上面,紧锣密鼓申请酥馍馍的QS质量安全认证。与此同时,他与当地10多家酥馍馍加工大户互惠互利联营经销,很快就使三交的酥馍馍产业步入了新的开发市场。

在当地政府和众多朋友的支持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樊艳珍的“独一村”酥馍馍已经成功打进全国各地大超市,销售市场遍布广州、西安、沈阳、北京等全国20多个城市,还出口远销到韩国市场。在樊艳珍的带动下,三交镇干馍馍加工规模一年达1440万个,年销售收入达948万元,从业人员880余人,初步形成规模化加工、市场化销售的一项富民产业。在去年举办的全省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独一村”酥馍馍被评为十佳“最具特色优质农产品”。

本报记者 刘桂梅 柴俊杰

来源: 山西农民报(太原)

    相关评论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