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华樊氏宗亲会筹委会之重托,在下(樊后水、筹委会副会长)前往考察“舞阳樊哙墓”修复工作。
二0一二年二月十一日上午,我们一行五人,从黄石出发,沿着京珠高速公路,驱车六个多小时,行程640公里,于当天下午3:30分到达舞阳,与早早等候在舞阳高速路口的平顶山航海学校校长樊福民家门会合后,来到舞阳县博物馆;博物馆朱馆长向我们祥细介绍了樊哙墓修复方案,随后,朱馆长亲任向导,带领我们前往马村乡郭庄村,参观考察舞阳侯樊哙墓。
我们来到了华店小学,这里曾是“樊侯祠”的旧址,在旧舞阳城即樊哙封邑之内,明嘉靖十五年为祭祀舞阳侯樊哙而建,清嘉庆八年重建。据《舞阳县地名志》载:樊哙祠坐北朝南,有正偏两个大门,正门匾额上书“汉樊侯祠”四个大字,院内甬道两旁植柏两行,正中大殿五间,居中三间为正殿,紧依殿前建有厢房三间,两端各有配殿一间,大殿前两侧尚有厢房、厨房数间,正殿内塑有樊哙骑马塑像,“樊侯马鬣”在明清时为舞阳八景之一。
现如今,“樊侯祠”古老而显示庄严的房基石柱扔放在学校围墙沟下,明清两代树立的石碑埋藏在学校操场地下任人践踏!在紧锁的大门外(时值星期六,学校放假,大门紧闭),只远远隐约见到学校院内的一棵古汉槐,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壮丽辉煌和现日的沧桑悲凉!
非常虔诚地来到十一世祖(以樊子迟公为一世祖计)哙公墓前,昔日吉林恒发教授领头复立的墓碑旧痕依在,如今政府出资的修复工作也初具规模:墓冢东、南、北侧围墙内障碍全无,西侧的猪圈、沼气池正在拆除之中。
哙祖一生,忠勇刚烈,深受刘邦信赖。死后葬马村郭庄,其墓在道光《舞阳县志》有记载:原墓冢高大巍峨。至七十年代墓冢上尚能承载数百人,70年代后期,生产队用土,将墓冢取土殆尽,现仅存一小土丘。2008年,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使这一名胜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在舞阳县委、县政府和县文化局的努力下,河南省文物局拨款20万元,决定对其进行修复建设。结合古墓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参考其它地区汉墓的形制,舞阳县博物馆提出修复方案如下:
一、与郭庄村委结合,在原有墓区进行复原,郭庄村作好陵区内的清障工作;与所处区域群众结合,包括树木、构筑物等,将墓中心的村中道路向西改道与村民相邻。
二、以墓为中心,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风貌,恢复原来雄伟的场面。
三、以现墓为中心,向四周各扩8米作为墓冢的直径,高度控制在6米,封土按古制逐层行夯。墓冢堆成后,四周以70*30*40的长方形青石块围砌,高度(含方台)总高1.9米,围圈内用青石作背墙。
四、在墓冢围圈四周建方形,台墓台阶高40公分,四周用长方形青石块围砌,上面铺青石板,墓筑成后植以草或灌木丛。
五、墓前2米处修石碑一座,碑刻“汉舞阳侯樊哙之墓”,碑上置汉式碑楼;碑两侧镶石刻,上刻“磨骨三分忠义岂让寿亭,鸿门排闼威仪可震霸主”。碑前修筑甬道,以墓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各扩5米,整条甬道长12米,宽10米。
六、墓冢筑好后,四周植以草坪和观赏树木。
七、将原墓前的《班固铭》碑东移与重修樊哙墓碑放置一起,建碑楼以蔽之。
舞阳县文化局对樊哙墓修复工作十分重视,张、杜两位局长在百忙之中安排时间约见我们,诚征樊氏后人的意见,共商樊哙墓修复大计。
张杰明局长祥细介绍了樊哙墓修复工程立项、规划、方案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展望了“樊侯祠”的远景规划和设想;郭庄村的郭书记介绍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毕竞“樊哙墓”现在地处郭庄,有些阻力也可理解;本人代表中华樊氏宗亲会筹委会,首先向舞阳县名级领导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中华樊氏宗亲会筹委会”的现状和概况,同时,也提出了借樊哙墓修复竣工之东凤,举行一次“中华樊氏子孙拜谒哙祖”活动之意愿;兴礼、启富、福民、海平等樊氏族人也纷纷发言,献言献策。 通过近三个小时热烈而有效的商谈,形成了初步统一的意见:
1、按照舞阳县制定的樊哙墓修复方案组织实施,工程于清明节前后竣工;
2、借樊哙墓修复工程竣工庆典之机,举行一次“中华樊氏子孙拜谒哙祖”活动。活动具体方案另定;
3、广泛动员、发动樊氏后人,积极参与活动,为下一步扩大“樊哙墓”规模和实现修茸“樊侯祠”远景规划而提供捐助。
4、舞阳县文化局、博物馆和樊氏后人共同努力,加快对舞阳樊哙墓真实性的认证工作,发掘、收集、整理樊哙的生平事迹,加大对樊哙的宣传力度,传承其忠勇刚烈之美德。
商谈结束后,考察组一行受到舞阳文化局的热情款待!舞阳文化局张、杜局长、办公室李主任、博物馆朱馆长、郭庄村郭书记陪同我们共进午餐。
考察其间,福民家门全程陪同,迎来送往,带领我们观赏舞钢夜景,让我们品尝舞刚美食佳肴。带我们前往他的老家--舞钢市开发区杨彭村樊家组联谊,我们临行之前,他夫妻俩和海友家门(杨村书记)一直把我们送至高速路口才依依惜别,彰显了一脉相承之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