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心网讯(记者李金霞实习记者古丽帕热)她已经出版了3本书,北京天祉楼网站给她开设了文学专栏“琴音阁”。在她从事新闻写作的12年间,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企业家征文一等奖、全国广播三等奖等国家级新闻奖项,被各级媒体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40余次。
近些年来,她以《阿尼帕的故事》、《交通老兵》、《青格里,我可爱的家》等书,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她就是新疆本土作家、青河县文联常务副主席樊琴。
8月2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她,她追梦不言悔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为梦想奋斗的力量!
梦想给她力量“是梦想支撑着我走到了现在。20年前,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书看得多了作家梦就有了,我一路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从来都没有放弃。”樊琴说。
樊琴说:“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2000年,樊琴被调入青河县工作,她见到了已经收养了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6个民族的10个孤儿的阿尼帕,当她听见阿尼帕讲述收养孤儿的一系列感人事迹后,忍不住流下泪来。情感细腻的樊琴联想到了自己的家庭,联想到她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撇下她们姊妹5个,母亲艰难地抚养她成人的过程,两个家庭有些相似的经历让樊琴有了一种诉说的欲望,在那一刻她太想找一种方式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千言万语抒发出来。于是,被深深感动的樊琴开始记录阿尼帕的生活轨迹,从第一篇关于阿尼帕的报道到2010年5月《阿尼帕的故事》一书的出版,樊琴怀着对一位母亲深深的敬意在字里行间耕耘着,4年来,在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之中,阿尼帕的名字开始走向大众的视野,而樊琴却默默地把自己掩藏在了阿尼帕的身后。
如今,樊琴为阿尼帕开通了腾讯微博,也给她申请了QQ号,名字就叫“阿尼帕”,以此方便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老人的事迹。
梦想伴她成长当阿尼帕的故事从青河县的口头相传到变成文字,到阿尼帕走到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舞台、走上“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舞台后,樊琴开始主持编辑《走读青格里》、《青格里,我可爱的家》等书,将宣传推介青河作为了她的下一个目标,她觉得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让外界了解青河、懂得青河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再苦再累,也不言悔。
2011年,樊琴参加了《通天之地——青河》电视专辑台本的制作,她用文字把青河与乌伦古湖两个地方串接在一起,用一个平凡女子的笔触把自己对青河这片土地的热爱回报给了这片热土,她还想着团结身边的一些文化人,把青河那些可以挖掘的美好东西都挖掘出来,写出多样的、美丽的青河。
2014年年初,在天山网首页暨“最后一公里”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之后,樊琴走进了弘扬新疆正能量声音的网络平台当中,她说:“刚开始计划是开一个网络专栏,叫‘塔克拉玛干的婚礼’,后面觉得我的作品更适合发表及时的文章,所以在新闻在线上开了个网络专栏。‘最后一公里’是基层干部的公共账号,它不是一个死板的模式,发表稿件的模式比较新颖,也很有思想性,可以使广大群众接触新观念,一篇篇稿件推出来以后不仅点击率特别高而且评论也特别多。我发的有关反映我们青河农民生活的《资深送奶工》、《绣花女》等文章也挺受重视的。我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是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今后我打算把《我们是一家人》系列写到100篇,收集南北疆各民族的爱情故事,出一本《新疆爱情》之类的书。”
“付出与成功是紧密相伴、相随而至的。奋斗永远是漫长的过程,我追求梦想的脚步永不止歇。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得到他们的喜爱。”樊琴最后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