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 二十四孝(五)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亊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黒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味甜)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已吃."赤眉军

    2014年08月05日
  • 二十四孝(四)

    闻雷泣墓:王裒,魏晉时期营陵(今山东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王义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生不向西坐,表示永远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怕雷,死后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伴陪,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

    2014年08月04日
  • 2014

    年初的时候,我在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2014是决定性的一年。2014年1月3号重庆商报。现在看来,今年时间才过7个月,事情一个接一个,从天上到地上再到水里,整个地球整个人类。难道这就是预言吗

    2014年08月04日
  • 樊建川和他的建川博物馆 一条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之路樊建川和他的建川博物馆 一条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日前,在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建川博物馆聚落馆长樊建川当选2013年中国旅游影响力人物前十名。这是继被央视经济频道评选为10位改革开放代表人物,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等一系列荣誉后,樊建川又一次载誉归来。激情与坚守 点燃心中的博物馆梦想1957年樊建川生于四川宜宾,当过知青、扛

    2014年08月03日
  • 樊纲:罗马人告诉我们什么樊纲:罗马人告诉我们什么

    樊纲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前年到去年,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震撼了阅读界,15本洋洋巨著,描绘出一幅我们不熟悉的历史画卷。在很长时期,我们对罗马文明的理解是概念化的,要么是凶残的奴隶制,要么是现代民主的曙光,要么是宗教文明的力量,要么是军事机器的辉煌…

    2014年08月03日
  • 二十四孝三()

    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道节度使,当年他的曾祖母牟年亊已高,牙齿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谷后用自己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虽不食其它飯食身体仍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老少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媳妇之恩,伹愿子孙也象她孝敬我一样孝散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象长孙夫

    2014年08月03日
  • 二十四孝(二)

    卧冰求鲤:王祥(晉代)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説他的坏話,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仍能不解衣带侍侯左右,继母想吃活鲤魚,时值天寒地凍,他解衣卧在冰上,也許是真孝感动了天地,冰忽然触化跃出两条活鯉,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在隠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大尉.

    2014年08月02日
  • 二十四孝(一)

    吴猛"恣蚊饱血"护父:,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沒有御文设施,蚊虫叮咬使父亲无法安睡,在夏夜,吴猛总是赤身睡在父亲床边,仼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去叮咬父亲.

    2014年08月01日
  •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在中民族五千年文眀史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孝亲.敬老.尊老的孝文化.其主要是要求人们要尊敬亲长,孝敬父母.这种孝文化在周代以后三千年几经嬗变成为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学说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孝道"之本.为宏扬传统美徳,扶持正能量,

    2014年08月01日
  • 乌鲁木齐小伙樊庆强:我是“职业无偿献血人”乌鲁木齐小伙樊庆强:我是“职业无偿献血人”

    樊庆强在6·14献血日颁奖活动现场樊庆强十年来获得的献血证书  新疆网讯(记者姚俊芝摄影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好一件事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坚持下去,樊庆强18岁第一次献血,这一开始,就坚持了十年。十年来,樊庆强捐献AB型全血4800cc,血小板86个单位,共计献血次数110多次,是“圈里”最年轻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4年07月26日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