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文化研究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5/02/08 周日 09:56

 藏匿在太行山深处的古村落,虽鲜有人知,却幽香自然,文化底蕴深厚。今天,让我们走进邢台沙河市樊下曹村,去看看村里存的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古民居以及正在建设的新民居;看看樊下曹村“捉死鬼”的传统民俗。

  2014年11月26日,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邢台沙河市白塔镇樊下曹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樊下曹村 东寨门樊下曹村 东寨门

  樊下曹村的起源:

  樊下曹村位于沙河市区西稍北约24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传古时村东有一直径3米的圆形石槽,明代永乐年间,樊氏夫妇携二子一家四口应诏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定居,后分成东、西两门建祠,东门在村东南建坟立祖,西门在村西南建坟立祖。置村时以地物兼姓氏命名,因石槽位于村庄下,故名下槽,初为“樊下槽”,后简化为“樊下曹”。村东南有“黑山”,海拔不太高,传说东汉末年黑山军曾在此操练军队。

  其实,樊下曹村自古就有人类居住,文物部门在村北500米处曾发现了丰富的石核、石片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物件,距今已有1万年。

冬日里的樊下曹村 略显萧瑟冬日里的樊下曹村 略显萧瑟

  樊下曹村的传统建筑

  从白塔镇乘坐小公交106,沿刘西线行驶十几分钟来到村里,走进村中部的老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清末、民国时期的古民居。

  樊下曹古村落现有两条东西走向的老街和一条张家西街,东西南北四个街口原有都有一处两层建筑的“阁”,现在只保留下东、北面两个。阁下面是进入村子的石桥,上面则是神庙。

  明清时期,村里出了樊、张两个富户,一个是“磨石青”,一个是张公。磨石青拥有耕地5顷,房屋389间,是村里的首富;张公拥有土地2顷,房屋214间,是第二富。在樊氏居住的东西大街上,西头有一棵古槐,树龄有500多年,三个连串的大院子都是两层楼建筑的四合院,靠近街口的最为古老,靠西头的那座院子已由邻村张下曹的张保国按原样重建。

  街东头过石阁后,原来有明清建筑样式的戏楼一座,戏楼对面建有一座龙王庙,庙下面是个大水池。现在老戏楼拆了,改成了“现代化”的,水池经过改造维修,成为一道风景。在村里转,还发现两棵大杨树,大概树龄有100多年。

东“阁”东“阁”

  樊下曹村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是清代樊九楼、樊九房所建的“樊氏庄园”,几座二层楼房构成的独立四合院,门楼砖雕精美,豪华气派。张下曹村的张保国将其中一座改造,重拆重建,废弃土墙,安装新式门窗,俨然变成现代民居。

龙王庙龙王庙

  张氏祠堂

  在村北“阁”附近是村里另一个富户张氏的庄园,刘西公路旁新建了一座张氏祠堂。走在张家大街上,旧民居也有很多,以平房为主,有的门楼修的很不错。

  张氏祠堂东边的一条街,是王家庄园。现建有一座王氏祠堂。现有580户,2400人,以樊姓居多,次为张姓,另有王、杨等姓。耕地173公顷,农历二月初五庙会。

 “拉死鬼”传说

  樊下曹村有两大看点:一为大量的明清古建筑,二是神秘的“拉死鬼”仪式,樊下曹村评上“中国传统村落”,与本村保留的传统民俗正月十六“拉死鬼”有关。

  “拉死鬼”类似傩戏,是一种娱神娱人的年俗活动。每年过春节村民都要把死去的亲人接回家过年,正月十六送走,他们担心那些无人祭奠的野鬼、厉鬼留在村中为害,所以十六晚家家点火驱邪,把死鬼拉出去。

过春节时热闹的村子过春节时热闹的村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樊下曹村的先民过着典型的农耕生活,农耕主要依靠牲畜,家家户户都喂养牛、驴、骡子等牲口。但每当遇到疫病流传,村里会有大批的牲口死去,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村里人认为瘟疫是鬼怪作祟,于是希望将代表着的瘟疫、疫病、灾难的恶鬼统统赶走,保佑人和牲畜健康!表现了农耕社会的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社会安宁的愿望。

拉死鬼仪式拉死鬼仪式

  “拉死鬼”开始时,由一群小鬼(代表好鬼,负责抓拿代表恶势力的死鬼)手持烧火棍,将死鬼(身穿白色的孝衣,化恶鬼脸谱,头上带着又高又尖纸糊的纸帽子,上面绘有骷髅头图案,写有“死鬼”的字样,这个帽子是死鬼身份的标志)羁押游街。当鬼快跑经过谁家的门口时,这家人就会赶紧点燃篝火,添草加柴,让火旺旺的,火着的越大越旺越吉利越好,当鬼跑过来了,就要点燃炮竹,让鬼在震天的鞭炮升中跑过,俗称“炸鬼”。

拉死鬼仪式拉死鬼仪式

  死鬼就这样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被羁押折跑来跑去,一直要转完整个村子。最后在村外的田地里将死鬼的行头一把大火烧尽,代表作祟的恶势力被统统赶尽杀绝,不会再祸害村里,整个仪式才圆满结束。随后,还要在老街上上演精彩的烟火表演,点燃“老干”,燃放鞭炮,“抬黄杠”,热闹非凡,以表达驱除瘟疫后人们的欢愉心情。

 抗战时期的樊下曹村

  樊下曹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为打破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蚕食”,八路军129师曾在周边武安、沙河境内进行了两次“武沙战役”,在沙河的主攻目标是刘石岗和樊下曹两个日伪军据点。

王氏祠堂王氏祠堂

  1940年6月八路军129师新编十一旅32团及769团二营由山西清泉镇下太行山急行军到达沙河西部,6月20日夜32团进入樊下曹村西,对盘踞在两座炮楼里的日军实施包围,攻占了樊下曹村东西两头。21日黄昏,32团又集中活力开始了对樊下曹的进攻,经过多次反复冲锋,终于摧毁了伪军在平方屋上坚固的工事和层层的铁丝网,我军伤亡指战员的鲜血曾染红了村中房屋的墙壁。至22日上午9时,将伪军一个营全歼,生俘百余人。

  1944年7月25日,太行军区6分区发起以攻打武安磁山铁矿日本据点和沙河功德汪日炮楼为重点的第二次武沙战役。独立营3连和三区干队围攻樊下曹伪据点,取得胜利。战争年代,樊下曹村青年有多人参加八路军,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功勋。樊中英牺牲在湖北省黄陂县战斗中,时年仅19岁;樊秀喜在部队多次立功,转业回乡时沙河县人民政府亲授“杀敌英雄”金字大匾;樊计顺、樊西京被调进毛主席的警卫连;樊福朝、樊云来随军南下,后在云南省担任领导职务。

刘西公路绕村而过刘西公路绕村而过

  改革开放后,樊下曹村民富裕起来。2013年村里联合供销社,利用位于村南的供销社闲置土地,建设新民居,共5栋6层楼房,可安置村民118户。即将交工的新民居“幸福花园”栋栋漂亮的楼房,成了刘西线上一道美丽的景观。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