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后水 时间:2012/01/15 周日 12:40
抹不去的乾陵情结——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樊英峰
 

沉寂于地下的帝陵,究竟隐藏着多少民族精粹,那些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背后将揭示先人多少激动人心的智慧和文明,这是无法遏制的冲动,是樊英峰30年来,甘心“地下活动”而无怨无悔的精神驱动。

从1980年参加工作那天起,樊英峰就与文博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1984年调入乾陵博物馆后,他完全痴醉于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枯燥无味的乾陵文化与武则天学术研究之中,而且这一干就是30多年。

身为乾县人,当真正走近乾陵时,浓浓的乾陵情结,使他矢志不渝地一直从事乾陵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工作。近年来,他主持承担了乾陵陵园石刻、唐墓壁画、彩绘陶俑的科学保护等10多项科研课题,主要负责 “唐乾陵永泰公主墓滋生藻类、风化褪色、空鼓壁画恢复保护加固工程”、“唐乾陵章怀太子墓风化褪色、疏松、空鼓壁画的显现加固”和“唐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风化褪色的彩绘陶俑显现加固与修复”等三项科技保护工程,完成了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和文物彩绘的显现加固与修复科研项目,2006年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5年,他负责乾陵陵园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乾陵“数字化”工程等工作,填补了乾陵建馆40余年来没有准确地形测绘图的空白;负责完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四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审定工作,制作装订档案5套计65卷,规范了乾陵国保单位的基本档案。在乾陵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之后,为了全面了解乾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筑遗迹的结构,2006年,他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展调查工作,在陵园建筑遗址踏查、钻探、试掘和陵园石刻调查中都取得了重要收获,先后对陵园四处重要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调查,获得了新的发现,出土了残存的石马、石虎、石狮头部残块、石刻基座等,为了解、研究唐代帝陵石刻制度及乾陵陵园石刻的形制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堪称唐代帝陵考古调查中的重要发现。

2003年担任乾陵博物馆馆长后,为推动该馆业务建设,他在加强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提高博物馆全面管理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均取得令国内瞩目的骄人成就,有三项乾陵文物保护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实施,向国家申报“十一五”规划项目九项,投资预算8600万元。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开幕,他提出并策划举办的《丝绸之路外来风——唐代胡俑展》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在他带领下,乾陵博物馆相继推出的唐文化专题论坛、纪念武则天入陵13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中国乾陵唐风文化展、乾陵文博书画笔会、唐代服饰文化展示《盛世华章》、乾陵数字电影等活动,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乾陵陵园地面遗存文物和出土文物艺术博大精深,文明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不朽灵魂。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业务研究,先后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五部。2005年参与编著的长达750万字的《中华日历通典》四卷本,是可以逐日对照的最全面、最系统、最实用的中华日历。是在推算历代实用历法、核对史书所载朔闰、参考现存历表的基础上精心完成的一项重大成果,完整地建构了中国数千年的时间体系,有助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考古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史学界产生了极大反响,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2009年6月被中国文物学会收入《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咸阳日报记者 阎莉)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