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樊人樊事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6/07/09 周六 10:03


一 简介

  樊香婷,女,1942年出生,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村民

  74岁已有曾外孙的樊香婷本应颐养天年,但她仍日复一日地照顾婆婆;特别是近几年要洗洗涮涮倒屎倒尿,做可口饭菜喂吃喂喝。4年前丈夫患了老年痴呆症她同时照顾两个“老小孩”从无怨言。这个家第一锅第一碗都要先给老太太,今年已102岁的婆婆逢人就夸媳妇贤惠。

  二 事迹

  在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73岁的樊香婷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已经101岁的婆婆。这个普通的农村儿媳,本该颐养天年的7旬老人,践行着从父辈传承下来的孝老爱亲,用日积月累的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并将这份孝心传承给自己的儿辈、孙辈、曾孙辈……

勤照顾

  “还干得动就让婆婆舒服点”

  冬日的早晨,阳光刚刚有些暖意,庄户村内一条曲折小路的尽头,敲响一扇有些斑驳的蓝色铁门,门吱呀着打开了,狗吠声中,响亮的女声传来。

  “谁呀?”院子里走出来一位穿着红色毛衣黑色马甲的老人,褐色的帽子下露出斑白的鬓角。老人两臂的袖子挽着,手臂上还带着水渍,这就是已经73岁的樊香婷。

  走进院子,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农村院落,三间不大的瓦房,一间西厢房,窗台底下码着半墙根白菜,小小的院落杂乱却有序。

  正房的堂屋里,餐桌上放着刚刚吃剩下的早饭,棒子面儿菠菜窝头、炒土豆丝、茶叶蛋、小米粥……靠窗是一排盆花,几盆开得正艳。餐桌边上有个矮凳子,凳子前摆放着一个大铝盆,浑浊的泛着泡沫的水中泡着两件衣服,樊香婷刚刚正在给101岁的婆婆洗衣服。

  樊香婷的一天是从早晨四五点钟开始的。打扫院子,准备早饭。别看婆婆已经101岁了,满口也没有了牙,可是爱吃粗粮,比如棒子面儿窝头,三天两头就要吃一回。为了让老人能够吃得轻松点儿,樊香婷可耗工夫了,面和得稀点儿,加上切得碎碎的菠菜,要是熬棒子面粥,还得多熬会儿……一天三顿饭,都得樊香婷操持,再加上日常的洗洗涮涮,收拾屋子,还得看着老年痴呆的丈夫,作为一个农村家庭主妇的每一天,樊香婷就跟陀螺似地围着这个家转。“我现在还能干得动,就多干点儿,让婆婆过得舒服点儿,让儿孙轻松一些。”樊香婷憨厚地说。

  有默契

  “她一扭头我就知道要擦嘴”

  樊香婷的婆婆叫姜秀媛,住在西厢房,记者到访的时候,老人正躺在被子里打盹,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靠窗的床上。床头的一个小桌子上放着手巾、杯子、蜂蜜罐、剥好的小橘子。老人现在几乎已经不能出屋了,床尾处放了个简易的坐便凳马桶,屋里难免有些异味儿,可樊香婷却已习以为常。

  樊香婷过去拍拍老人的肩膀,老人立刻睁开了眼睛,看到来了陌生人,望了望樊香婷。看到儿媳妇在笑着,老人也乐了,左手一撑床,坐了起来,利落劲儿很难让人想到老人已经101岁高龄,是目前王佐镇年龄最大的老人了。

  樊香婷赶紧把老人扶了扶,把被子掖好。忽然老人打了个喷嚏,接着来了句“全家高兴”,字句还很清晰。樊香婷告诉记者,老人现在已基本听不见声音了,可是思绪还非常清晰,人也很乐观,打个喷嚏后面总是带句吉祥话儿,有的时候是“200岁”,有的时候是“步步顺”,有的时候更是直接说“数钱”。

  樊香婷19岁嫁进老范家的时候,公公已经过世,从那时起她几乎都是和婆婆一起生活的。多年的相濡以沫,樊香婷与婆婆有了无言的默契。老人按了按嘴,樊香婷就拿起杯子递到老人嘴前喂老人喝水。喝完水后老人一扭头,樊香婷就给老人擦嘴。擦完嘴后樊香婷拿起小橘子,跟老人面前晃了晃,老人点了点头,樊香婷就掰了一瓣儿放到婆婆嘴里。

  婆婆已经没有牙了,可还是很爱吃东西,老式的大饭碗,一顿能吃多半碗呢。之间老人嚼了会儿橘子,一努嘴,樊香婷就伸过手去,接了老人吐出来的橘子皮。“吃不动这层皮了,可还爱吃这个味儿!”

  难伺候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得闲”

  庄户村的老人管自己的丈夫叫“掌柜的”,樊香婷的婆婆姜秀媛有两个儿子,樊香婷的“掌柜的”是老大,二儿子就住在老人的东院,现在给人看门,每天上班前都得先来看看老妈。

  樊香婷嫁进庄户村的时候,老公公就已经去世了,那时候40多岁的婆婆能干利落,生产队里的活儿没有落下过,家里活儿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婆婆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利落人,对媳妇要求也高,刚嫁进来的时候我才19岁,在家里也是娇生惯养的,到了婆家直接就当成‘大人’使唤,那时候也和婆婆磨合了一段时间。”樊香婷回忆说,可是随着她的孩子出生,小闺女也成了妈,就更多地体谅了婆婆,婆婆也越来越把她当女儿待,互相体谅,这感情越来越深。

  “婆婆在家帮我们哄孩子、做饭、喂猪……”樊香婷说,几十年下来,婆媳处得跟母女似的,和二弟分家时,婆婆说要跟着她,而樊香婷也一直把婆婆当亲妈一样伺候着,现在更是端屎倒尿从不嫌弃。

  樊香婷在照顾婆婆的同时还时不时地往院子里望望。原来她的老伴儿4年前得了老年痴呆,平日里大多时候是窝在屋子里不动弹,可偶尔却会不声不响溜出院子,有一年正月初四还走丢了,找了两天多才在门头沟找到,从那以后樊香婷在家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樊香婷一直乐呵呵的,她说,老婆婆身体健康,基本上不用吃药,就是每天除了吃饭外要吃些葡萄糖,偶尔吃点儿止痛片什么的,而且老婆婆要求也不高,吃饭呢,跟我们吃一样的,咸淡、软硬都差不多。而“掌柜的”现在跟个小孩似的,更难伺候,一刻也不得闲:吃饭得看着,穿多少得看着,就连到院子里晒太阳也得盯着,就怕“掌柜的”溜出去找不到。

  传孝心

  “第一碗饭先盛给老太太”

  樊香婷身体看着很健朗,其实也已经是一身的毛病,高血压、高血糖、微型脑栓……毕竟她也已经73岁了,都有了曾外孙,可照顾婆婆的担子她还放不下:大儿子一家单独住,家里有一对双胞胎的外孙要照顾;二儿子一家和他们一起住,二儿子做环卫工人,每天三四点钟就要上班,二儿媳给人家做沙发罩也每天在外面忙,孙女刚刚工作;闺女嫁出去了,也有自己的家庭。

  “习惯了,谁都有老,年轻的时候哪用得上咱们,就指着老的时候呢!”说起照顾婆婆和生病的丈夫,樊香婷依旧很乐观:“家里老人有寿数,那是福气!我还能动,就得多担着点儿,等我老了动不了了,就得看小辈儿的了。”

  闲聊中,姜秀媛老人二儿子家5岁的小孙女来看老人。樊香婷递给孩子一根香蕉,可小女孩儿剥了香蕉就递给了太太。“我们家一直这样,吃饭时第一锅第一碗孩子们都要先盛给老太太。”樊香婷说,虽然子孙们大多不住在一起,可是孝老爱亲的传统一直都在,比如她的大儿子一家每周都会带着两个外孙来看望老人,孙子每天吃饭都要先给老太太盛第一碗……

“娘家那边儿就是这么过来的,我在家当闺女的时候就是看着我妈给我爷爷弄小锅饭,到了这边儿,婆婆老了,我自然也得这么做啊。”4年前,婆婆还能够自己走动,“掌柜的”还没犯病,生活的重担还不是那么的沉重,4年后,樊香婷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围着家里这个小院子转,不敢稍离。

  “现在赶上好日子了!”樊香婷很知足,村里给老人发了养老费,还分粮食,过年过节的时候镇里、村里的领导还都上门走访。这个普通的农村儿媳,本该颐养天年的7旬老人,尽自己的孝心和责任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和患病的老伴儿,用自己日积月累的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看到媳妇的孝顺,百岁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了大大的笑容,干枯的手竖起了大拇哥,一个劲儿地跟外人说:“我媳妇老实贤惠着呢!”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