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交流 > 樊氏交流 > 宗亲闲读 search

发布人:樊德昌 时间:2018/09/19 周三 10:59

《元和姓纂》记载:樊,周太王子虞仲支孙为周卿士,食采于樊,因命氏,今河内阳樊是也。周有樊穆仲,字山甫,樊仲皮、樊齐并其后。又殷十七族有樊氏,仲尼弟子迟,鲁人,盖其后。

    这段话译成现代白话就是:

    樊姓:周太王的儿子是虞仲,虞仲的后辈做了周朝的卿士,樊这个地方被封为他的食采之邑,于是后人们就把“樊”作为自己的“氏”。周朝的樊穆仲、字山甫,樊仲皮、樊齐都是他的后代。另一支叫做“殷民七族”的“樊”氏,孔子的弟子樊迟,应该就是这一支的后代。

    《元和姓纂》是我国古代一部姓氏文化专著,也是最为权威的姓氏专著,这段记载一是交代了樊姓的姓氏起源,二是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樊仲皮是樊穆仲的直系后代。

    还是《元和姓纂》:

    皮:《风俗通》:卿士樊仲皮之后,皮氏,汉有谏议大夫皮究。

    译成白话:皮姓,《风俗通》记载,(周朝的)卿士樊仲皮的后代,以“皮”为氏,汉朝有谏议大夫叫皮究。

    这里明确指出,皮姓是樊仲皮的后代,也就是说,樊姓后代有一支是樊仲皮,他的后代改为“皮”姓。

    为什么会改姓皮呢?

    我们从樊仲皮的名字开始解读。

    古人名字中往往会带个孟、伯、仲、叔这些字,其实这都是长有顺序,并不就是名字的组成部分,所以,这位樊仲皮老人家也是家里的老二。那么,既然是老二,就不能成为樊国的继承人(古代成规,传长不传幼),后来,由于建立功勋,他被封到了现在山西省河津市一带,后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来号称其地为皮氏邑。到了秦朝,秦始皇干脆就将该行政地域定名为皮氏县樊仲皮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封邑名称、或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皮氏,这就是该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

    这就清楚地理出了“樊”“皮”的姓氏脉络:由于樊地为食采之邑,所以仲山甫的后裔以樊为氏,后来,樊氏后辈某代的老二樊仲皮离开樊国,又被分封到“皮氏邑”,这一支樊氏后代就改姓了“皮”,由此可见,皮氏始祖樊仲皮其实是樊氏族人的叔祖,正所谓:

    樊皮本是同根生,

    肇姓始祖追周卿。

    萁豆连筋荣枯共,

    百家姓中亲弟兄。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