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雅婧,女,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2008级本科生。
“妈妈活多久,我就让她幸福多久。”——樊雅婧
“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应该做的事,”她坐在医院妈妈的床沿上,端着白米粥,一勺勺喂妈妈荀桂芳,一边擦拭母亲嘴角流出的汤水一边说道,“是母亲将我拉扯大,我怎能在她病重时不管她?”
这就是湖北师范学院一名普通的大四学生——樊雅婧。一个羸弱女孩,在得知母亲身患脑溢血而无人照顾后,辗转千里将母亲从江西老家用轮椅推到黄石自己身边,一边读书一边求医,成为母亲最坚强的后盾。
用爱唤醒母亲,缔造生命奇迹——要让瘫痪母亲活得有尊严
现就读于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08级油画专业的樊雅婧,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农村,从小父母离异。随后,她随母亲与继父组建了新的家庭,但生活很艰辛。
2011年4月的一天,母亲突然昏倒在地,后被诊断为脑溢血。医生说,基本没有希望了,即使奇迹地保住了生命也是植物人。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继父默默地离开了,原本坚持治疗的舅舅也失去了信心。
樊雅婧擦干眼泪,寸步不离地守在床前,紧握住母亲冰凉的手,不停地呼唤:“妈,你忍心抛下我们吗?妈,你快醒醒,女儿好想跟你说说话……”突然有一天,樊雅婧感觉到母亲的手指动了一下,她欣喜若狂,飞奔跑去叫来医生,奇迹真的发生了——母亲被唤醒了。一个月后,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是左半身不能动弹了,被接到江西农村舅舅家中照顾。
原本想象着母亲正在接受理疗,但她放假到舅舅家却看到母亲整个身体都浸在尿里,背上多处出现了褥疮。樊雅婧想到母亲平时爱干净,即使是干农活还打扮得整整齐齐。看着母亲一脸痛苦却无法言语,她知道,此时的母亲一定“生不如死”,内心比身体更痛苦。她换掉床单,帮母亲洗澡,穿上干净的衣服,母亲这才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不怪舅舅,毕竟他也有一家子人需要照顾。”樊雅婧说。
樊雅婧突然意识到只有自己来照顾,母亲才能每天干干净净,开开心心。于是,她决定把母亲带到她上学的湖北黄石市。“即使瘫痪在床,我也要让她活得开心,活得有尊严。”
一心带母求学,演绎至孝佳话——只希望人生不留遗憾
7月15日,樊雅婧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从江西回到校园后,在校外租了一民房安顿下来。但是,由于长途劳顿樊母再度发病,樊雅婧凑了一万多块钱将她送到黄石中心医院。虽然背负着已过万元的债款,但樊雅婧没有一点惧色,并打算带着母亲完成学业。
“妈,来,喝口粥……”樊雅婧扶起病床上的母亲,将粥喂进她嘴里。“嗯,饱了……”吃过几口后,樊雅婧吃起了母亲剩下的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妈妈重新站起来”。
母亲住院后,每天早上6点多,樊雅婧都要为母亲按摩左麻木的手臂、腰身、大腿、小腿,再帮她穿衣、洗漱,然后将她挪到轮椅上,推着妈妈到病房外呼吸新鲜空气。散步回来后,樊雅婧买回早餐,一勺一勺将稀饭喂妈妈。到8点,护士过来打针。樊雅婧抽空洗晾好衣服,便寸步不离守在病床旁。“如果她睡着了,我得盯着,怕她手乱动。因为每天要打好多瓶,手受到压迫容易浮肿。”樊雅婧每天还要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病后的母亲长期便秘,又不能用劲,她要帮母亲把大便抠出来。
中午12:30,安顿好病房里的一切,樊雅婧匆匆赶往黄石三中,身为实习老师的她要指导美术生画画;两个小时后下课回来,她又推着母亲去做理疗。吃完晚饭,再往学校赶,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再回到医院。等妈妈睡着了,她还要备课、看书,通常都是深夜2点才睡觉。在事情的间隙,她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做些兼职来偿还医疗费。
为了寻找适合母亲的治疗方式,樊雅婧还会在微博关注一些知名中医,或者连发微博,打听各种治疗方式,“只要有1%的希望,我也要救妈妈!”
“阿雅这样真的很辛苦!”看到樊雅婧不辞劳苦地照看母亲,隔壁室友郭丽心疼不已。她曾劝说樊雅婧与亲友沟通,将母亲送回去,但都遭到拒绝。“别看她外表似乎很坚强,其实她骨子里很脆弱的,只是她总会将自己坚强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不让人担心。”郭丽说。
樊雅婧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一个女儿该做的事,再平常不过了。“我想,无论换了谁,都会亲力亲为的。”在母亲做康复治疗的第一天,她就在微博中写到:“接下来的时间或许很长,可是我并不在乎,因为至少还可以看着妈妈这样活着,开心尊严地活着就够了。不管以后的路有多艰辛,活好当下就不会有遗憾。”
真情相守相伴,孝行感动大地——要让母亲做最幸福的人
病中的母亲心情波动较大,樊雅婧就像逗小孩子一样,用幽默轻快的语言逗她笑。她打扫病房时,总是将衣服、食品及医疗器械等摆放整齐,还会在桌子插上一两朵鲜花,病房里完全闻不到一般病房里常有的那种难闻的气味。“妈妈爱干净,我要让这里跟家一样。”
为了让母亲躺在病床上也不落伍,樊雅婧经常自拍和母亲的合影上传到微博上。“正陪美女娘做理疗呢,来来来,娘,亲一口,就一口嘛,别害羞咋。”照片里的母亲,一脸憔悴,面容黄瘦,但还是笑呵呵地摆出“耶”的姿势。“她很赶时髦,把她发到网上她会很高兴,也有利于治疗。”
“看到病床上消瘦的妈妈,静静地看着她,只想记住妈妈的样子,记住她那看不腻的脸颊。”“妈妈今天竟然能走两步了,我们都会陪着你,陪着你幸福地走下去。”“妈妈要幸福哦,因为看到你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许多网友感慨,一双稚嫩的手和单薄的肩,让瘫痪的母亲活得如此尊严体面、如此开心幸福,这个女孩也该是天下最幸福的女孩。
樊雅婧母女感动了同学,也触动了继父。班上的同学都自发地抽空到医院,给她打下手,聊天解闷。继父也“回心转意”,主动来到黄石。
稍微闲一点的樊雅婧又想着做兼职赚钱。“我要给妈妈买一件新衣服,经常有同学来看她,给她穿得好看一点,她会很高兴的。”
在一个从医院回来的晚上,樊雅婧在微博中写到:“眼前走过一对‘勾肩搭背’的母女,望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顿时,不知怎的眼泪不禁流下来,心也跟着绞痛起来,什么时候能这样带着妈妈来逛街?”
在同学看来,樊雅婧外表坚强内心也很自尊。同寝室的好友田芳说,“她非常感激大家帮助她度过了难关,但她一般不希望别人帮助她,更想靠自己”。正如她微博中写到:“不想你们因为妈妈的事情变得同情我,我不想要这种感觉,我妈妈也不想要,我会尽量表现得多乐观,多开心。”
樊雅婧说,她有个梦想,就是开服装店,里面配上自己的画,和妈妈一起经营。“我要妈妈将来一直都这样幸福地活着,要她看见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妈妈能活多久,我就能让她幸福多久。”
成立慈善资金,用心感恩社会——只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慢慢地,樊雅婧的微博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樊雅婧,加油!你要学会坚强!我们会一直支持你的!希望你母亲能够早日康复!”这类的祝福如潮水般涌来。有网友评论说,学美术的樊雅婧能够让美常在,即使面对苦难,也一样美美地生活。这种难能可贵的爱与美让人动容。
樊雅婧的微博也被同学在BBS、QQ群以及微博间频繁转发。湖北师范学院的同学们纷纷号召校内募捐,两天时间就收到爱心款超过2.5万。行动也通过网络延伸到社会,许多市民看到消息后主动捐款,社会捐助款几天内就超过了十万。
樊雅婧将其中的1万元捐给黄石市慈善总会,成立了黄石“至孝慈善基金”。“我妈的康复治疗费有了着落,应该回报社会。希望这项基金慢慢累加,以后能帮助更多人。”樊雅婧说道。
后记:樊雅婧的事迹也被新华网、中新网、网易、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等2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在社会上引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网友,被称为“至孝女孩”。
原载《人民网》 (责任编辑:宋一品、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