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故事 樊錦詩:這一次我想說說孩子
本報記者 謝志娟
3月,北京,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再次見到樊錦詩。
身材瘦小、頭發花白,在人群裡反倒很顯眼。藍色西裝、咖啡色的絲質襯衫,平時“不修邊幅”的樊錦詩在這個庄嚴的場合,著裝上顯然比往日認真了許多。見到她不由使人心想:這個“老太太”氣質很是不凡呢。
連任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的樊錦詩是第21次出席全國兩會。21年裡,提過多少提案或建議?多到她自己都記不清。她是個做事極認真的人,既然有“全國政協委員”這個“身份”,就要不負重托履行職責。
樊錦詩的提案,曾促使數億元的文物保護項目上了馬、曾促使對莫高窟月牙泉有影響的鐵路繞了彎……雖然記不清提過多少提案建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樊錦詩所關注的,大多與文物事業有關。
2013年3月,樊錦詩再次出現在全國兩會,除了文物方面的提案,她還非常鄭重地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幼兒教育和服務工作的提案》。
“這一次,我想說說孩子。”
除了學者、專家、院長、政協委員等等身份,樊錦詩還是一個9歲小男孩的奶奶。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繁忙之余,她對孩子的事多了一份關注。
樊錦詩在提案裡寫道: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也是幼兒大國,3—6歲學前兒童有1億左右。幼兒教育與服務是一件關系到千家萬戶幸福的民生大事,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攸關民族復興和長遠發展。為此,樊錦詩建議:比照九年義務教育,為3—6歲學前兒童發放營養早餐補助﹔堅持政府主導,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托兒所,不斷增加數量的同時,加強對各類園所的定級分類及資質准入管理﹔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幼兒工作觀,增強幼兒服務意識,改變對學前教育長期重教育輕服務的不科學觀念。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這一次不談敦煌,多少出乎人的意料,但作為婦聯界別的一名委員,她的這一提案又合情合理。不論怎樣,樊錦詩都以她特有的執著與熱誠,表達出“少年強則國強”的心聲。
雖然很少有時間享受含飴弄孫的家常幸福,但孫子的點點滴滴成長樊錦詩都很在心。“我告訴兒子,你別管孩子考第幾,他會就行了。要多幫助幫助別人,再多參加參加勞動。”樊錦詩說。
不僅學知識,還要學做人,是樊錦詩對自己孫子的要求。願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願每個孩子有幸福童年,則是政協委員樊錦詩的真誠心願。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