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成都金融街发展高峰论坛于8月26日在成都举行,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发表演讲。
樊纲表示,谢谢大家,非常高兴参加这个金融论坛,今天这里写的主题是颠覆和涅磐,主持人说最初的议题就是关于低碳和低碳交易,在座的据我了解很多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交易所,一起来思考绿色金融、绿色经济,甚至是低碳金融、低碳经济等等。所以我一开始就报了这样一个题目,今天确实也想就这个题目谈一点自己的想法。我理解主办者每年都会找一些会议的新的议题,有一些问题说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了也没有什么起色,也懒得说了,要找一些新的、刺激性的主题。低碳绿色确实是比较新的,低碳金融、绿色金融是比较新的,越是新的东西我们需要冷静的理论的在逻辑上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这样使我们发展的更加顺畅。
关于低碳首先我们讲为什么低碳?人类需要低碳吗?当然需要,因为地球在变暖,尽管有很多争议,科学界有很多争议,全球变暖是不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要去改变它有没有这个能力?而经济学对这些争议有关注,但是经济学基本思考方法只要没有风险,只要没有论证完全没有风险,只要有这个风险说几年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经济学会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经济学界也做了一些研究,其中重要的研究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我们现在做事要付出、要花钱、要低碳经济。从需要来讲是巨大的,即使考虑了各种人类支付能力等等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小的需求,非常小的一个支付的比例,仍然是巨大的,现在世界经济学家认为我们现在至少拿出人类1%的GDP来减排,来低碳,1%是多少呢?按照现在经济学来讲是6千亿到7千亿的水平,如果6千亿、7千亿是直接的需求,如果扩大一些,会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需求,这当然还不一定满足人类需要,但是这个倡议提议还是有一定的规律。
但是需求和需要的差别就在于,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有钱的需要,是花钱来实现这个需要。谈到有支付能力就需要人在这种机制下为它花钱,为这个需要买单。低碳这个事情和其他许多事情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低碳的真正受益者还不存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他是我们子孙后代。碳,是全球公共品,不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品,是全球公共品。然后问题在这里?受益者不存在,受益者离我还遥远,我花的钱我自己不能用,非常的遥远,现代的人,受益比较少的人他愿不愿意买单,愿不愿意花钱就成了低碳发展重要的一点。而就目前来看第一世界各国真正克服的各种利益障碍,在各种利益中真正能为此做实的规模非常小,各国想通过一些法案、乏味、法律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来推进低碳生活,让人们拿出更多的钱来实现低碳,但是这些法规难以通过。美国想通过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绿色法案迟迟还没有通过,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提交了一个新的法案,被国会所否定。各国包括澳大利亚的总理因为这个下台等等,现在有巨大的利益障碍阻碍着这件事的发展。从国际上来讲,还有一个国际合作问题,国际上有识之士也同意大气当中的积存的碳造成全球变暖,二氧化碳80%以上是人,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间排放的,发展中国家责任很小,尽管有些西方的媒体拼命的宣传中国成了世界最大排放国等等,但是有识之士、学者政府都还是明白的,至少《东京议定书》、《巴黎岛协议》一个共识是发达国家要拿钱来做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拿出去多少钱呢,刚才说6千亿美元的话,2/3是发达国家支付,1/3由发展中国家支付,也就是2千亿,就是巨大的需要,很少的需求,这就是我们发展碳经济面临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它和其它经济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IT,比如说其它的一些人人都想要降低信息成本,这个利益冲突比较小。而在低碳问题上,在这么一个全球代替公共品供给上有很大问题。
包括交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包括交易的规模也是有限的,世界是有限的,中国可能更是有限的,碳交易基本前提是要有碳,因为如果没有制度,没有强制性、惩罚性的制度,人们还可以继续根据我自己意愿来排的话你就很难形成交易,我们国内有一种说法,我们是不是先搞志愿交易,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怎么志愿交易?慈善,在春节晚会上拍卖排放权然后拿出交易,这能形成规律吗,形不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怎么减排,我们要不做作出强制性规定,我们怎么参与?现在在争议当中,可能在将来发展中国家不会接受发达国家要求我们和他们一样承担这种强制性减排的责任。因此我们现在发展碳交易,发展绿色金融等等,我们就要面临现实,但是现在从国内发展和国际的发展来看,尽管碳这种发展缓慢一点,但是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的绿色经济发展应该说对我们中国来讲,在下在一个发展阶段,我想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碳排放会提上日程。而其他方面节能减排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