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谢上海市卫生局对我的信任、推荐,让我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在我周围还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仅仅是他们的代表之一。获得此项荣誉称号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工作。
我是一名外科医师,从事医学事业已33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良医,我想只有以病人为中心,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健康卫士”。这里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体会。
作为医务工作者,要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服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技能,让患者能真正解决病痛,其次要服务态度好,对患者尊重和关心,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多年来,我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带领下,与同事一道钻研技术发奋学习,每年完成疑难肝肿瘤手术600余例,其中肝移植100余例;个人主刀完成6000余例肝肿瘤手术及1040例肝移植;首创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并广泛推广,使该类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全国多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并纳入中国肝癌诊疗规范;我还独立完成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国内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上海首例活体肝移植及当时国内年龄最小的活体肝移植和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肝移植,这些技术的开展为上海肝移植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贡献。另外在做好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针对肝癌诊治难题深入应用基础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为此我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20年20名优秀发明人等荣誉称号。由于我所从事的是肝肿瘤外科,面对的大多数是肝癌病人或终末期肝病病人,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求生欲全部寄托在我们医生身上,为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总是从精神心理上给予病人尽可能多的安慰和希望,从言行举止上让病人感到轻松与可治好的期望,许多患者也把我作为知心朋友,对我的治疗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这些年的从医经历,我切身感受到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要求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因病施治。在我的带领下,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科室每年手术量达到2200台左右,而几无医疗纠纷,这和强调医疗质量分不开的;医疗质量的提高,还在于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我经常对科室的年青同志说要有忧患意识,不断为他们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现在我们科的业务骨干在临床工作中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还同时承担“863”等国家级课题20多项,多人获“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医苑新星”、“晨光计划”等资助。
在拥有高超技术的基础上,一切为了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即所谓医德。担任副院长后我仍坚持每周2次门诊,每次门诊量约60~70号,常常要到下午1、2点才结束。我知道这些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半夜1、2点就来排队挂号,即使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不能寻找任何借口限号,我宁愿让午餐时间延迟也要抓紧时间让患者尽快看好病。凡是来找我就诊的病人需要手术,再忙我也承诺为病人亲自手术;在平时手术过程中,经常有带病毒的血溅到眼睛或者手指被割破的意外发生,但考虑到病人的肝脏处于缺血状态,减少手术时间可以减少肝脏的损伤,我总是等到手术结束后再冲洗处理;一名患有先天性肝糖原累积症的小女孩需要接受亲体肝移植,而医疗费用成为横在这个普通家庭面前的难关,我把评上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奖金委托工会悉数捐给她。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我只有把爱心交给他。只有真的爱病人,爱着这份工作,一个人才能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服务,这是一名良医应有的医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想不但我们需要,
西方国家也需要,不但现在需要,今后永远都需要。
以上这些是我近年来作为一名医生的切身体会,能够入选“健康卫士”荣誉仅代表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我将继续开拓创新,甘于奉献,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