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毫无疑问。他的碑文记载了姬姓樊氏的一个迁徙分化过程,极有价值。前635年夏四月,樊国灭于晋。他的先祖留在了晋国,后来三国分晋,属于魏国(汉时河内郡,今济源、温县、孟州一带)。秦东侵魏,魏献河东诸地,其先祖进入河东(今山西运城地区)。楚汉之际,族人随刘邦东征项羽,族人散落籍于今山东、河南等地。至樊敏时,其籍则是东汉河南尹梁县。
谢谢家门!
2015/01/22 周四 10:46
评论文章"介绍江苏大丰白驹镇肖坳村樊家庄"
多发这类的文章,点赞。
2015/01/06 周二 13:55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201年,致仕之后,以助义都尉养疾闾里,又行褒义校尉,参与乡里治安协防。
203年,殁于樊家坝,享年八十四岁。205年其子樊褒术撰文勒铭,石工刘盛镌刻,为其立墓碑。
2015/01/06 周二 13:44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190年,献帝征召,不应征。益州牧刘焉辟为州治中从事。治政显著,“州里佥然,号曰吏师”。此前后,为其它数郡辟为掾史。
191年,任汉嘉郡诸曹掾史。时张鲁盘踞汉中,断绝斜谷、阻塞来往巴蜀的官道,信徒众盛,又与青羌结附。天下共讨董卓,刘焉保州自守。司徒王允辟为幕僚,因官道阻塞不能前往而罢。
194年,益州牧刘焉死,刘璋继立。璋将甘宁等借机叛乱,败走荆州。为制御甘宁余党,刘璋钦重其政能,上表授巴郡太守职,并逾制试授。
200年,属将赵韪以民怨积忿,阴结州中大姓,联合本土豪族、外郡力量发动叛乱。在东州人同心并力协助下,叛乱平息。因叛乱起而不能禁,自责不职,以秋老乞身致仕。回到汉嘉县樊家坝 。
2015/01/06 周二 13:44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167年,服丧毕,起复。桓帝刘志死,窦武拥立灵帝,拜大将军,更封闻喜侯。大将军与太傅陈蕃共秉朝政,起用李膺、杜密、刘猛等党人。辟为大将军府掾史。
168年,窦武剪除宦官事泄,兵败自杀,大将军府掾属吏从等皆被禁锢,终身不得出仕为官。从京师回到梁县家乡。
184年,黄巾军兴起,天下方乱。汉灵帝惧禁锢党人与黄巾合谋作乱,遂大赦天下,免除禁锢。社会动乱不堪,朝政晦暗,毕志隐居丘林。于是携妻室子女,始迁徙到巴蜀地。
189年,少帝刘辨即皇帝位,宦官当政。被州郡察举,辞病不就。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
2015/01/06 周二 13:43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以下是其简历:
119年,出生于河南尹梁县。少年时好学,年轻时即问典儒学,从学张氏,研习“春秋严氏经”,博览群书。
约155年,梁王刘成备礼招请,辟为僚属掾史。这是他解褐的始端。在梁王府,他清高自守、忠诚正直,处事谨约有则。
约160年,因不受进用,离开梁王府,从睢阳返回梁县家乡。同年,乡党察举为“孝廉”。
161年,以孝廉除郎中。
162年,经过品第考核,出任永昌郡丞。随即,转迁巴郡宕渠县令。
165年,在宕渠县任事三年,丁母忧,离职回梁县服丧。三年不从政。
2015/01/06 周二 13:42
评论文章"请教家门:四川芦山 樊姓 属于那一支?"
据考证,东汉樊敏祖籍是东汉河南尹梁县,今北汝河上游,即汝州以西、汝阳一带。延熹八年(165年),因母亲去世,他从宕渠县返回中原。再仕时,任大将军指窦武的低级幕僚。窦武欲剪除宦官势力,事泄,兵败自杀,樊敏遭禁锢不得出仕。光和末年,184年黄巾之乱兴起,汉灵帝惧党人与黄巾合谋作乱,遂大赦天下,免除禁锢,樊敏求避边区,逃至多年前的巴蜀地,得到益州土豪刘焉、刘璋父子重用。建安六年(201年),因赵韪叛乱,刘璋罢黜樊敏,养疾在家。203年,殁于樊家坝,享年八十四岁。
衷心谢谢!再次恭赐:樊敏是否出自仲山甫之后?
2015/01/06 周二 13:39
评论文章"杜甫与樊晃"
大历四年,韦之晋迁潭州刺史。韦是杜甫欲寄身之人,但不幸染病身亡,时为兵部员外的樊晃曾奉命去潭州(今长沙)向疾,所以樊晃可能与杜甫有见面。大历五年樊晃迁润州刺史,年冬杜甫在聊倒中客死湘阮,与韦之晋暴卒军中不无关系,因此樊晃感其诗作而恵眼识之,辑录作序,整理杜甫诗集。
2014/11/15 周六 19:16
评论文章"杜甫与樊晃"
"樊二十三"是樊晁,不是樊晃,两人履历不同。樊晁身为侍御史,只是与杜甫在肃宗初位时同在凤翔门省就职有一面之交而已,他本人并无诗名。
2014/11/15 周六 19:00
评论文章"安徽长丰《樊氏宗祠》(老)"
可以发图片了,这个功能好!
2014/09/10 周三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