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时讯 > 樊氏时讯 > 樊氏新闻 search

发布人:樊斌 时间:2014/07/12 周六 11:06

 54,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年龄,但对樊三长来说,这个数字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的党龄。

  樊三长出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注定了樊三长的人生是丰富的、是不平凡的。

  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樊三长依旧精神矍铄,说起故事来也依然清晰有力。“我出生在旧社会,那个时候的生活并不安定。我知道旧社会的生活有多苦,更明白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所做出的努力。所以解放后我便入了团,之后又参加中国共产党。”樊三长说着自己入党的原因。1960年8月,樊三长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随后便投入到了土地改革的工作中。

  “当年土地改革的时候,我负责土地复查,问地主们要土地和牛的过程中废了很多周折,然后重新丈量土地,分给广大贫农。那时候有句话:‘三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个年代这就是好日子了。”樊三长笑着说道。

  村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带头冲在前面。“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动组,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都是大家一起劳动,每个人都需要挣工分。这种情况下难免存在偷懒的,所以我们村干部都带头参加劳动,种地、铲草、收割、修理、打井等等,这样一来也把大家的热情带动了起来。人们都觉得只要干活了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心中有了这个希望,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咬牙坚持。”樊三长告诉记者。

  “90年代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在搞经济建设。我们村子里煤炭资源很丰富,所以就商量着搞村办企业,成立了一个煤矿。”为了找煤炭的销路,樊三长可是费尽了力气,总是在各个企业之间来回奔波。“销路不好找啊,好煤才能卖出去,煤渣子都没人要。而且1吨民用煤才20块钱,工业用煤一吨40块钱。”

  樊三长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太穷了,挖一天的煤才挣4块钱。可即使这样,大家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经历苦难的人们,笑脸依旧。

  从小社、大社到合作社再到村委会,从会计到村主任再到村支书,樊三长就这样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工作。记者一边听着樊三长的讲述,一边在感慨:原来,爱国真的可以爱得纯粹、爱得质朴,爱她的贫穷、爱她的苦难、爱她的所有。

  曾经的有志青年,如今的白发老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现在的樊三长依然关心着国家政策,“现在政策多好,专门拨款支持农村建设,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闲不住的他有时依然和黑岱沟村现任村支书探讨着这个村子今后的发展……(姚瑞雪)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