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散31年后,两母子第一次重聚
本报吉林电(特派记者 田坚) 经过一番波折,40岁的樊海东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回到母亲身边(本报曾报道)。这对母子上一次见面,是1984年。
3月4日16时57分,吉林省图们市汽车站。见面时,母子俩紧紧相拥。
4日16时30分,从延吉开往图们的汽车上,樊海东一直不语。
27分钟后,汽车停在图们汽车站,樊在车站一大群人中一眼就望见了妈妈。“妈!”东北口音未改的樊冲下车,早已激动得泪流不断的吕淑荣和儿子抱在一起。这一天,他们相互苦苦寻找了31年。
66岁的樊母边哭边从怀里拿出一顶黑色毛线帽,给樊海东戴上。
樊的记忆中,小时候妈妈做的手擀面最好吃。此前,得知消息的吕淑荣已亲手做好手擀面,就等着儿子到来。樊吃着面条,泪水突然决堤,“妈,儿子这些年做了错事,对不住您。”
图们市公安局的李警官介绍,自2006年开始,吕淑荣开始每月前往公安局找儿子。直到2014年11月,每一趟吕都是失望而归。“起初,她还有泪水。后来,没有泪水了,只是目光呆滞。”直到去年11月,在网上查到了樊的身份信息后,李警官觉得这母子俩长得很像,这才发现了樊海东的踪迹。
31年来,寻找儿子的吕淑荣一直在打听儿子的消息,从未放弃。
1984年,吕和清镇的丈夫离异,跟着一名老乡到黑龙江的小煤窑采煤。1990年,她写信给清镇的女儿,15岁的女儿到黑龙江看她,告诉了他樊海东失踪的消息。
从此,吕淑荣踏上了寻子路。9年间,她走遍了黑龙江、吉林的各个县、市。没有盘缠,她就靠要饭维持生活。
1999年,她来到图们市,认识了权广金。权比她大6岁,靠从图们带胶卷去延吉市冲洗为生,一次可以赚20元。当时,她因长年在外找儿子,营养不良,体重不到70斤。后来,吕淑荣与权广金结婚,不过她始终惦记着儿子樊海东。
直到昨日,这个持续30余年、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寻亲之旅终于结束,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