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朱放宁实习记者梁�
“小朋友,为了让爸爸妈妈放心,放学后请赶快回家。”“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3月4日清晨,当天际泛起一丝霞光,一个熟悉的声音回荡在新开岭镇的上空,“编外交警”一师十六团退休民警、69岁的樊敬晶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十几年前的一天清晨,樊敬晶老人在团部的马路上跑步,成群结对的学生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马路上你追我赶,有的学生双手丢开车把,全然不顾飞驰的摩托车和汽车。团部市政公路上,随意停着各种车辆,使原本宽敞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樊敬晶想,这可是一个交通安全隐患啊,必须有人来管、来治理。他心想,自己已经退休,在家闲着无所事事,不如做一名志愿者,上街维持一下交通秩序。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社区的支持。
2002年2月份开始,樊敬晶就穿上老式警服,带了一把哨子,骑上摩托车,在新开岭镇的街头,当起了一名义务“交警”。2004年,由于工作出色,樊敬晶被阿拉尔交警队聘为义务交警,被居民称为“编外交警”。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十六团的道路宽了、过往车辆和行人多了,交通事故、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出租车司机不配合,不服管理。樊敬晶没有惧怕,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和信心,他始终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苦口婆心地给当事人讲道理、做调解,让许多起纠纷得以和解。
十六团九连退休职工吴世荣说:“樊敬晶冒险抢救我重孙的事,令我终生难忘,要不是老樊,我的重孙早都没有了。”
2010年3月的一天,十六团农贸市场粮油店黄兴术5岁的女儿在新开岭大渠边玩耍时,掉进冰冷刺骨的渠水里。樊敬晶正好在不远处巡逻,听见有人呼喊,他骑着摩托车顺着孩子冲走的方向疾驰50米,然后纵身跳进渠水中去救小孩。孩子得救了,樊敬晶却因受凉发高烧住进了医院。3天后,他不听医护人员的劝说,又回到执勤的岗位上。
2012年6月一天清晨,66岁的樊敬晶突然卧床不起,腰椎部针刺般的疼痛,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社区医生立即把他送到师医院进行治疗,经师医院专家会诊,樊敬晶被确诊为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综合症。樊敬晶住了10天院,就又回到家中,老伴劝他说:“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身体也不好,就别再干这义务交警了,这么大的新开岭镇,少了谁不行啊?”可樊敬晶却说:“别人来管理交通,我还是不放心,我这病没什么大不了,不会死人的。”就这样,樊敬晶每天拄着拐杖忙碌在新开岭镇上……
12年来,樊敬晶先后挽救了8人的生命,有效遏止各种交通事故60多起。2014年,樊敬晶荣获第四届兵团道德模范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