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初伏高温的一天,笔者到闻喜县新落成不久、美观时尚的图书馆欲借阅书籍,只见年过五旬的樊淑玉馆长,与大家呆在闷热的藏书室里,有空调不用,却戴着口罩和手套,满头汗珠、一脸灰尘,正在堆满书刊的房间和案头上,专心致志、忙忙碌碌地整理着一本本陈旧的各种图书。我怀着好奇心问樊馆长才知道是咋回事: 原来这是一大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图书,非常珍贵。樊馆长顺手拿起一本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兵三字经选》图书说: “这本书是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写的,收集汇编了1940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抗日三字经” 等6篇当年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的革命三字经,现在馆藏仅剩下这一本。因当年旧馆被拆除,无处存放,差点被当做废纸处理掉,是我同老馆长们一起精心保存下来的镇馆宝贝。 因十几年来一直存放在别处,被尘土覆盖,有的已破损变质,她感到十分心疼,如使用空调和电扇,很容易对陈旧书造成二次损坏”。
樊馆长视这批陈旧老书就像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太有感情了,真舍不得丢失一本一册,对借书不按时归还者,她亲自上门讨要。一位县级领导多年前借阅的一本老书也被她登门取回。
樊馆长接着又欣慰地告诉我:“现在新馆条件与设备好多了,各类新书也丰富多了,但我总是舍不得与自已相处36年的老图书。因此,利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同大家一起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争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计划把这将近3万多本老书,逐本逐册进行整理、贴码、修补、登记好,以填补各个历史时期的图书断档和空白,尽早与广大读者见面,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大家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使这批老图书发挥更大作用,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这时,我看见两三个学生模样的男孩,正抱着一摞摞整理好的图书,按照编号逐册摆上大书架。樊馆长笑着对我说:“这几个男孩都是我们工作人员的孩子,他们利用暑假义务帮助我们整理图书,非常认真和能吃苦”。
我虽然未有借下图书,但我心里充满着感动。仰望着墙壁上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由衷地感慨道:樊淑玉馆长带领的一班人,不正是用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实干精神,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今天,我们的党和人民不就是需要象樊淑玉这样千千万万个好管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