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名人轶事 search

发布人: 时间:2010/01/26 周二 15:53

                                                              郓城樊林与樊敬樊继祖
                                                                                             作者:山东菏泽樊庆堂
            
        郓城县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是水浒好汉宋江、晁盖、吴用等人的故乡,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历史文化古迹中,除水浒文化街、宋江武校、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宋江故居水堡等丰富的水浒文化旅游资源外,就要数明代刑部侍郎樊敬、兵部工部尚书樊继祖御赐祭葬的陵园樊林了。
        樊林为明代御赐园林,亦称甘区园,位于郓城县城西南约两公里,西距220国道500米,东北距宋江武校500米,林前有东西方向小溪一条。据清光绪22年《重修樊林碑记》和1950年版《樊氏族谱》记载,樊林始建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历今580年。樊林之所以成为明代御赐园林,这要从樊诚、樊敬、樊继祖三人说起。
        樊诚为樊姓迁郓始祖,郓城南关人,是孔子弟子樊迟六十代孙。樊诚之前,郓城、鱼台、济宁樊姓为同一家谱,尊樊迟为一世祖。樊迟是春秋鲁国人,生于济宁西北二十里任北樊陂,迟父墓于此地樊家固堆,今犹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伐鲁,冉求率师御齐,樊迟为副将,大败齐师,立下战功,是年孔子收迟为徒,受业杏坛,为孔子御(赶车)。迟勤学好问,六艺精通。孔子卒,迟守丧三年。不久进入战国时代,迟为避乱与闵子、宓子隐居鱼台设教办学,弟子数百人,樊迟墓在今鱼台东北武棠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宋咸淳八年和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樊氏族谱》记载,樊诚之曾祖、祖父因宋代山东蝗饥,由山东鱼台徒河南漳德府(今安阳)临漳县,宋末战乱,又先后徒东平州之寿张、徐州之萧县。樊诚于元末至元元年(1335年)生于萧县,因元乱樊诚携家先后徒青州、东平,最后定居郓城南关,垦荒置田,治家教子,为人正直,不矜不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之际,为众人所推,集义兵保郓邑,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很高声誉。明洪熙元年4月22日卒于郓,寿91岁,墓在城南甘区园(樊林)。
       樊敬为樊诚之子,明刑部左侍郎,嘉议大夫,官位至正三品,在朝历事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代皇帝四十余年。虽多更任使,始终清廉为官,累建奇功,为大明开国创业前期一代名臣。明洪武二十年中举人,后中进士,洪武年间历任春坊司谏、行人司司副、鸿胪寺丞,建文四年升鸿胪寺左少卿,永乐二年又升鸿胪寺卿(正四品)。永乐三年升广东布政司左参政(从三品),广施恩惠,力促海外贸易。入朝任通政使司左通政,重要机密大事可随时入宫奏明皇帝,曾以通政使司左通政之职率大军镇守真定府。永乐八年、十二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两次御驾亲征漠北(蒙古),樊敬总督兵饷。两次北征,明军分别有50万大军出塞,粮饷的供给和运输,征用各府州建造的金刚车3万辆,运粮20万石随大军前行,后勤供应源源不断,前线连战皆捷,大获全胜,凯旋回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月,樊敬以通政使司右通政、行军司马之职率十万大军镇守济宁。据明嘉靖济宁州知州韩瓒所立《行军司马樊公碑》记载,“时天下初定,命公守真定,继守济宁,率十万雄师,扼南北之冲”。济宁是运河之都,是京杭大运河的交通枢纽,而京杭大运河则是明王朝的经济命脉和生命线,每年约有四五百万石漕粮及丝绸布疋由江南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往北京。正因济宁战略位置重要,明朝在济宁专门设立了管理京杭大运河的军事和行政机构,并委派重要官员赴任。樊敬此命责任重大,永乐十八年正月二十日,永乐帝敕谕中,授于樊敬很大权力:“敕行军司马樊敬往济宁镇守城池,抚操十万壮士,指挥以下千百户等官,量尔除授,总兵官亦听调,敢有违令,斩首示众,生杀予夺,随尔处置。”樊敬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