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传闻典故 search

发布人:樊涛 时间:2011/11/19 周六 08:58
  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居住着一位名叫阿尼帕·阿里马洪的维吾尔族老妈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她陆续收养了6个民族的10个孤儿。随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的人物、2011年的全国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纷至踏来。记者在阿尼帕妈妈家里采访时,巧遇了最早报道的写作人――樊琴,从她的讲述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阿尼帕妈妈博大的母爱胸怀。
  品尝着典型的维吾尔族款待客人的茶点:奶茶、酥油、馓子等美食,记者们和阿尼帕妈妈高兴地拉着家常。这时,一位年轻女子领着个小女孩进来,只见她跟孩子小声说了一句,孩子就去旁边房间了。女子坐到我们中间,象主人一样和我们聊着,并不时起身给大家添茶递吃食。因为阿尼帕的孩子来自6个民族,记者自然而然地把她当成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一问才知,她便是报道阿尼帕妈妈的第一人――樊琴。
  樊琴告诉我们,自11年前只身来到青河县工作,结识了阿尼帕妈妈,她很快就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温暖,融入了这个家庭,和阿尼帕妈妈的其他孩子一起,享受着来自阿尼帕妈妈的母爱。她说:“我觉得我就是阿尼帕妈妈的第二十个孩子。有什么大小事,他们也叫上我跟我商量,直接就说,你不是妈妈的第二十个孩子吗?”
  樊琴向我们讲述了她第一次来到阿尼帕妈妈家的情景,她用历历在目来形容。那是一个秋冬交际的时节,青河县已是北风凛冽,寒意袭人。樊琴走进低矮破旧的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男女老少二十来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樊琴早就听说阿尼帕家孩子多,今天终于得尝一见。樊琴立即被大家的热情包围了,热腾腾的酥油奶茶,可口的吃食,萦绕耳边的问候,让樊琴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觉。特别是阿尼帕临走时一句,孩子,以后常来家里玩,没事就过来喝茶,让樊琴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妈妈。
  樊琴说:“到妈妈家里,喝点茶以后,我们觉得生活找到了依托。我自己也觉得,我觉得可以去掉一些浮躁的东西。我们也开玩笑,如果喝了妈妈家的茶,阿尼帕妈妈家的茶,你(的)头都不会疼。”
  随着与阿尼帕一家接触的深入,樊琴深刻体会到了这个多民族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凝聚这个家庭的精神和力量。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亲生和收养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阿尼帕用她那博大的母亲胸怀,支撑着这个大家庭,用爱教育着在这个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樊琴说,阿尼帕妈妈亲生的孩子都是从旁人的口中得知哪个哥哥或姐姐是收养的。
  樊琴说,自从结婚有了一个女儿后,阿尼帕妈妈家更是她带女儿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女儿也就成为阿尼帕妈妈孙子孙女中的一个,女儿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和阿尼帕妈妈的孙子孙女玩在一起,脱掉鞋子无拘无束地在大通铺上跑来跑去,而阿尼帕也就把樊琴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樊琴告诉记者一件事,那是她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而丈夫正好在外出差,急得她直掉眼泪。阿尼帕妈妈立刻让女儿陪樊琴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考虑到樊琴白天要上班,没法照顾女儿,“妈妈”就把“小外孙女”接到自己家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喂药喂饭,直到她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作为一名从事宣传的干部樊琴在享受母爱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萌生了要让全社会都知道阿尼帕妈妈的想法。她说:“我觉得宣传阿尼帕妈妈是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母亲。怎样本真的母爱,原始的,本真的,朴素的,最真挚的情感,是这样的。在这块土地上,在这个大山深处,有这样好的母亲,我们中国的母亲就应该是这样的。”
  从第一篇关于阿尼帕妈妈的报道到2010年5月《阿尼帕的故事》一书的出版了,樊琴怀着对一位母亲深深的敬意在字里行间耕耘着,她不是一个局外人,她是一个享受过阿尼帕母爱的孩子,向人们讲述着这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
  在樊琴讲述的阿尼帕妈妈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都有残疾的姑娘阿曼古丽,阿尼帕打破风俗,力主让儿子阿奔作了上门女婿,成为了阿曼古丽一家的顶梁柱。阿尼帕说的简单朴实,却充分体现着她那无私的爱。她说,不忍心只顾着自己家红红火火,而让别人家冷冷清清。当阿奔因一次意外离开人世后,阿尼帕和丈夫虽悲痛欲绝,但老人很快强忍悲伤,面对现实:帮助阿曼古丽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
  50年、半个世纪,阿尼帕把“母亲”作为了一项事业,她养育了19个孩子,帮助了身边许多急需帮助的人,她把爱象阳光一样撒给了人们。樊琴象女儿般地这样形容她眼中的阿尼帕妈妈:“我觉得她,善良,真诚,敦厚,慈爱,应该还隐忍,还勇敢,还坚忍,而且胸怀非常的宽广,真的很符合一个母亲的形象。”
  作为女儿对母亲的回报,樊琴用她手中的笔,让阿尼帕妈妈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吸引社会的关注和学习。同时,樊琴总觉得对妈妈有那么些愧疚,那就是公开了妈妈不愿人知的家事。樊琴告诉记者,阿尼帕妈妈从不说、也不愿人问:哪个孩子是亲生的,哪个孩子是收养的。阿尼帕妈妈总是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想的。
  樊琴说:“因为我们宣传以后,很多人就特意分开下,那些是收养的?哪些是亲生的?她说那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为这个情况,就是大家区分亲生和收养,妈妈为此还流过眼泪。”
  樊琴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报道中没有的故事。今年阿尼帕被授予了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去北京领奖。在京期间,“妈妈”认识了一位也来参加颁奖典礼的来自宁夏的回族女干部,母爱就在不经意间充分流露。阿尼帕看到她穿着漂亮回族服饰,第一个话题就是询问宁夏哪里可以定制,她要为1977年至78年来到家里的回族“女儿”王淑珍姐妹三人定做。
  樊琴说:“我们真正的母亲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这样的本真,这样的慈爱,这样的真诚,这样的不含任何杂质,像我们青格里(河)的水一样,那么清,那么纯。”
  如今,樊琴为阿尼帕妈妈开通了腾讯微博,也给她申请了QQ号,名字就叫“阿尼帕”,以此方便更多的人关注和解老人的事迹。而且,青河县政府也正在计划以阿尼帕的名义设立一个“爱心基金”来帮助更多贫困的孩子和贫困家庭,让阿尼帕精神得到弘扬和光大。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