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传闻典故 search

发布人:樊后水 时间:2011/12/12 周一 11:51

诗曰:节妇孝媳柳氏桠,  丧夫侍公苦守寡。

          抚孤两世尽孝道,  崇高美德成佳话。

这是一首“颂扬节妇孝媳柳氏桠在逝去丈夫极端悲痛的日子里,为维护一个完整的家而强忍泪水、节哀止痛,并通过族尊至亲为公公找伴续弦延续樊氏血脉和担负抚孤真实故事”的诗。节妇孝媳柳氏桠美德佳话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样传开的呢?这话得从樊家老湾花塘面樊万公第十三世孙樊环家事说起。

据由清末秀才、樊氏族长樊德彦撰文,由姻晚淮南守拙士庞汝霖敬书刻于中十四年岁次已丑菊月而弃于樊祠村野外田间几十年的“抚孤两世”祭祀碑文记载和根据樊祠祠长樊宗旺先生口述传承的材料记录:清朝道光年间(即公元1839年前后)樊环贤内助因不堪生活重压得病身亡。吊丧之后,幼子国琮、国早(万公第十四世,后人称之为老国爷)由樊环抚养。为了两虎子能长大成人,延续樊家血脉,樊环老汉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吃尽苦头,也不知付出多少心血。经过十三、四个寒暑春秋的教养,樊环老汉终于将一双虎子拉扯成人。大约到了清朝咸丰末年(即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樊环老汉为两虎子娶媳安家。此时长子国琮娶了一位寒门之女,亦也很有教养的柳氏桠为妻。自此时起,樊环家男耕女织、气象更新、其乐融融,真正像个家。随着时间进入大清皇帝载淳座朝的同治年间(即公元1865年—公元1869年)淮河流域爆发了以刘宗禹为首的反清抗满捻军农民起义,成千上万的乡民都被卷入进去。不堪地方腐败无能清庭官吏的盘剥和不愿为满清当局作牛当马的并已觉醒了的樊国琮、樊国早两兄弟离开家园毅然加入到毫州捻军首领任化邦、牛宏升部下,成为当时义军中冲锋陷阵杀死官兵最多的两员猛将。后来在一次与大清中堂李鸿章调集来的对起义军进行围剿的清淮军激烈拼杀中,国琮、国早兄弟俩人不幸双双战死,成为樊家老湾樊家飘逝在异地他乡忠魂不散的英灵。

半年后消息传来,柳氏桠因知道丈夫逝去而哭得死去活来。樊环老汉也因失去两个儿子而极度伤心卧床不起。一个欢乐、幸福、美满的家庭从此时起变成了只剩下一个早年丧妻现在失子的鳏寡老头和一个年轻丧失丈夫的孤女寡妇。一个家庭就这样在短短时间内陷入岌岌可危,面临解体的境况。后来在众多亲戚好友的劝解和安慰下,柳氏桠首先收起眼泪,振作精神,料理一些家务。为了这个家不至于崩溃,为了这个家能永久存在下去,柳氏桠多次强忍泪水劝说公公起床吃点,喝点活动活动筋骨。有几次柳氏桠跪在公公床前安慰公公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事情发生了,而大祸已降临到我们家,我们就得面对现实,想开些,放宽心些,不能整天为此忧愁而拖垮了精神和身体,也不能卧床不起,不吃不喝。”为此一再求公公起床吃饭喝水,保重身体。同时还告慰公公:“你想吃什么,我尽量给你做。”并说:“今后我们家的日子还长哩,这个家不能没有你,还要靠你来扛哩。”在柳氏桠女的一再真诚劝慰下,樊环老汉心绪精神开始有了些好转,也开始起床喝水吃饭了,身体健康也逐渐好转。由于柳氏桠女的真情劝导,无微不至的照顾樊环老汉破碎了的心才得以修复。为此老汉逢人就说:“我儿子娶到柳氏桠女这样的贤妻,这是我们樊家的福气!我老汉能活着,有这口气,多亏了贤媳柳氏桠女的悉心照顾!我为我家能有这样的儿媳妇而感到宽慰、自豪”……

一个失去爱子的鳏寡老头和一个失去丈夫的年轻寡妇能相安无事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若从短期效应来说,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如果要是从长期观念来看去,人们恐怕会想:“这不大可能!”事实是,樊环老汉和柳氏桠媳妇,不仅能长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公媳之间在很长时间内相处得很和谐亦也很有分寸,公媳之间从没有因生活中一点小事纷争、吵嘴。基本上能做到心领神会,相互体谅。用有关人的话说:“这对公媳就像一对亲父女。”虽然这家人出进显得很冷清,公媳之间也很少叙话,进行沟通,但总的说来他们处得还是不错的,到也没出现什么矛盾。不过,在多年生活相处中,细心的柳氏桠从公公细微的精神状态中发现:“公公原本性格开朗、爱说好笑,而现在,自从失去儿子后,变得越来越少言寡语,越来越孤僻了。精神也不像以前那么开朗,而变得越来越沉郁,给人有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为了给公公多送去一些抚慰,为了激发公公不至于因失去儿子而失去生存的信心,柳氏桠也曾利用短暂的吃饭时间找些话与公公聊聊,这时公公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当作没听见,叙不下去。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可能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代沟。”因为达不到与公公之间进行沟通目的,为此柳氏桠就暗想了:“如果要是能有个人替代我早晚陪伴公公,与公公拉拉家常,叙叙话,公公会早日从郁郁不欢,孤僻寂寞中解脱出来的。这个人能是谁呢?想来想去,柳氏桠想,这个人只能是一个人,那就是公公的老伴我的婆婆。”从此时起,柳氏桠就产生了为公公找个伴,续个弦的想法。必定在家里她和公公属于公媳,两代人的关系,而且自己又很年轻,想来想去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心想:“在世上那有媳妇给公公找伴,续弦的,如有人听到这件事不笑掉牙才怪哩。”就因为这件事在公公面前不好挑明,几次欲说,就是开不了口,为此柳氏桠心里憋的难受。有几次柳氏桠也曾在公公面前拐弯磨角,旁敲侧击暗示过公公,而公公不是不理,或者就是把媳妇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没把媳妇为其找伴续弦的事当成一回事。

时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一个除夕过后,柳氏桠借樊家农村族人过年往年酒席的机会,将族中一些有名望的族尊(包括樊德彦在内)和自家亲戚请到家中,为了显示过年特色,为了制造过年气氛,柳氏桠拿出了从小在她娘家学到的手艺,一个劲地不间断地将经过自己亲手烧、炒、煎、炸而制作出来的鸡、鱼、肉、蛋等味美可口的佳肴一碗接一碗一盘接一盘往席桌上端,压根不提今天约大家来到家中的目的和为了什么。在大家吃得、喝得非常开心,非常舒坦的间隙,来人中有的人开始在猜想了:“柳氏桠这么热情,可能守不住寡,想改嫁,自己不好提想叫我们来讲?”还有的人在想:“柳氏桠可能想和公公分家,将公公家田地财产分掉后另立门户,然后将公公摔掉,不想再被公公拖累了?”还有的人在瞎猜:“柳氏桠过罢年后可能要远走高飞离开花塘面樊家,从此将与樊家一刀两断,彻底脱离关系?……”总之来的人中遐想很多,各有心思,静等观看柳氏桠唱最后一出戏了。大约到了酒过三旬,人们吃兴、喝兴到了差不多的时候,柳氏桠脱去围裙,稍加洗抹,而后走到席前按旧时封建礼教习俗,拱手屈腰行礼给大家说:“先给今天来到寒舍的各位族尊、各位至亲拜年了!祝福大家新年愉快、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接着又说:“国琮去世和公公生病卧床不起这几年,承蒙大家给予抚慰和关照,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琮在天之灵和活着的公公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紧接着柳氏桠一把鼻子一把眼泪非常痛心地一句接一句哽咽述说:“国琮逝世已四年多了!我未能给国琮生下一男半女延续樊家香火,这是我的最大不孝,也是我犯下的最大的不可饶恕的罪过。利用今天拜年的机会,我给樊家族长作深深的忏悔和检讨。”最后柳氏桠收起泪水,语调变得平和些说:“公公这几年因失去儿子痛苦不堪。病在床上虽有我侍候,但总觉得翁媳同住有些不方便和缺少一位最知心的人给予公公温暖。看到公公焦悴的样子,回想到公公在病床上苦脑的形象,我的心也特别难受,但又没有最好的办法为公公分担忧愁。为公公和国琮夜间和暗处,我也没少流过泪。怎么样才能为公公解忧排难、解除痛苦呢?根据公公现在五十六、七岁数,经调理身体、精神将会恢复到原状和公公还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今天请大家帮帮忙,劝导劝导公公……”话还没说完,来的客人们就交头接耳叽咕开了,有人说:“请大家洗耳恭听柳氏桠马上要兑现我们猜想的而要说的话了!”他们猜错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柳氏桠并没有按有关人猜想的去说,而是带有一点羞涩,又有一点不好意思地语气说:“我想给我公公找个老伴,续个弦,娶个婆婆,认个后妈,以便给国琮生个弟弟,给我添个小叔子为樊家延续香火!至于我,请大家放心,我是不会离开樊家的,也是不会改嫁他人的。我发誓,我这一辈子会留在樊家替代国琮侍奉公公,为公公养老送终的。也请大家作证,从今天起我就是公公樊环的亲闺女……”柳氏桠的一翻深明大意的讲话,不仅惊动了四座,而且也征服了今天所有来客和族尊,至亲们的心。当场就把那些不切实际好猜想的人们感动得目瞪口呆,老大一会才清醒过来。当柳氏桠的话音落下老大一会,人们才想起为节妇孝媳鼓掌贺彩,也才想起赞扬柳氏桠:“真不愧是我们樊家节妇贤媳。”根据柳氏桠是樊家老湾樊氏族人媳妇中第一位最懂“三纲五常”,最讲礼仪道德的贤媳节妇,为此大家齐声称赞并倡议说:“一定要在樊氏宗祠为柳氏桠美德,竖碑立传使其名播天下。”

嗣后不久,经有关人的帮忙,在柳氏桠的一手操办下,不到六十岁的樊环老汉娶了一位出身寒门,小于樊环将近三十岁的农家老姑娘高氏为续房。一年以后,高氏为樊环老汉生了一个胖儿子,为节妇柳氏桠添了一个小叔子。樊环老汉因老来得子为此特别高兴,也特别喜欢,从此对未来和家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于是给孩子起名叫樊亿林,寓意是说:“樊家不会忘记林林丛丛那些帮助和关照过自己的人。”樊亿林幼小还没长大成人的一个冬天,高氏染疾不幸去世,樊环老汉因经受不住第二次丧妻的沉重打击,不久也郁闷咳血身亡,享年六十一岁。这么一来,樊亿林就成了孤儿,抚养樊亿林的重任就落到柳氏桠身上。樊亿林就是在柳氏桠倾尽心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下长大成人的。所以樊亿林从小到大口口声声称柳氏桠叫“嫂母”。樊亿林约莫长到十八、九岁时,由嫂母柳氏桠作主,取庞氏为妻。庞氏后来为亿林生得一子,取名叫樊荫品,尊柳氏桠为亲大娘。根据家庭状况,结合族规,经樊氏族长们研究决定,樊荫品立为樊国琮之后,继承两房财产和两门香火。樊荫品在柳氏桠逝世多年成人后娶妻成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樊敬先,次子樊敬贤。至此,花塘面樊家香火鼎盛,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柳氏桠高寿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一岁。据说柳氏桠在仙世归天和出殡前后几天,柳氏桠子孙和众多樊氏族人成群结队,披麻戴孝赶来为柳氏桠老人送葬。场面之大,人数之多,是樊家老湾的老人殡葬场面很少见到的。又据人说:柳氏桠老人被安葬在花塘面一处面南水脉环绕,风水地气又特别好的高坡上,预示着樊环后人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官运享通,香火不断。再后来就如开头说的那样,由樊氏德高望重的清末秀才、樊祠族长樊德彦撰文,由姻晚淮南拙士樊荫品老表庞汝霖敬书真的在樊氏宗祠不远处为节夫孝贤柳氏桠竖了一块配有“两世孤儿抚成一手,七旬苦节民播千秋”对联的祭祀碑。至于碑文是怎么撰写的?现抄写如下,以飨众生:

中华民国拾肆年岁次乙丑菊月  上浣    彀旦

节妇柳氏予之疏族嫂也予生晚弗及许知犹忆吊桠之丧回先君予时言其大概曰桠之夫名国琮国早丧母弟尤父环成人兄弟婚毕忽相继逝桠誓志养翁除夕馈食毕出经邻门邻本环近房与具大饮言曰不料汝有此福盖谓环之田园将为其子有也桠也闻之大志值新正姻戚俱集桠劝环再娶环曰许大儿都夭折是命无子何复尔况年过六旬乎柳曰不娶翁媳同居不便环乃复娶高氏高来一子名亿林环公册桠高共之疏而高亦逝柳抚亿林成人为娶庞氏庞氏生子荫品立为国琮嗣誓施有子分继两房值咸丰乱亿高七十一岁前开於先君子者如此桠卒复荫品生男二人敬先敬贤予前岁采访节孝疏其其事呈报志书局兹因其哲於敬贤为竖路碑来微文疏以所闻者俾勒之石赞曰抚两孤俱有成周之虎晋之婴事不侔有同情施之右著其名

 

 

 

夫施弟前清郡漂生樊德彦谨撰

姻愚晚淮南守拙士庞汝霖敬书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