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樊氏文化 > 樊氏文化 > 名人轶事 search

发布人:樊涛 时间:2011/11/28 周一 08:31
  上周六晚,新民晚报记着邵宁来到位于杨浦区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听一堂特殊的讲座。

  偌大的教学楼里只有一间教室亮着灯。7时整,四五十个学生坐满了教室,大部分是初中生,也有高一、高二的学生。

  讲课的是樊阳老师。个子不高,人很精神,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这天樊老师讲的是建安文学。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主题:时代的创痛、文的自觉、美的发现。

  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七子,从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樊老师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课堂上很活跃,樊老师不时发问,学生轮流发言,讨论阅读后的体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樊阳带领同学们一起高声诵读,朗朗的书声回荡在静静的校园里。

  雷打不动的周末讲座

  朱珺逸是交大附中的高三学生,从初三起连续听了樊阳3年的讲座,现在继续被吸引着。他告诉我,讲座对他的影响很大,樊老师不仅讲文学名著,还探讨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让他这样的理科生养成了读书和关心社会的习惯,逐渐形成了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樊老师常说,古人尚且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更多地关心国家和社会,要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

  课堂上,不时可听到樊老师关于历史和文化的精彩解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悲剧的时代,士者怎样安放自己的灵魂,把握自己的人生?”“人不可一日无自己的精神寄托,不然,就可能是行尸走肉!”

  孩子们在刷刷地记着笔记。在网络语言、低俗趣味泛滥的当下,在浅阅读、微小说风行的今天,还有人以一部部经典原著为教材,用充满思想和诗意的优美语言,给中学生进行一场场人文启蒙和精神洗礼,这是多么可贵!

  这是樊阳为中学生开设的人文阅读讲座,每周六,两小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一起构建“精神家园”

  这个讲座是今年9月在学校的支持下,才搬到这里的,之前一直在樊阳的家里。

  樊阳今年42岁,1991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陕西一所高中任教,当时有感于教材的局限,他组织了课外小组,给学生讲文学、历史、地理。1995年,他作为大三线职工子女回沪,在杨浦一所学校当初中语文老师。当时他住集体宿舍,没有地方,便带着学生在复旦大学的曦园上课,在寒风中一起诵读经典。

  2001年,樊阳被上外双语学校校长王文龙“挖”来当语文教研组组长,以带初三毕业班为主。这时,他也有了自己的家,这个人文讲座就转到了他的蜗居,从小书房到儿子的卧室,一上就是10来年。樊阳有位好妻子,对每个周末一群学生按时报到,对丈夫这么多年来“毫无经济效益”的课外辅导,没有怨言。

  为什么要开设人文讲座,而且坚持了这么多年?樊阳说:“一个人的思想飞跃期在初三和高中阶段,这影响他的一生。一旦错过中学这段黄金时期的培养,我觉得,即使孩子能考入大学,也会失去对读书的喜好。”

  樊阳的讲座也日趋系统:50节中国古典文学课,从先秦文学讲到《红楼梦》;45节西方文学课,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托尔斯泰。整个教学安排为三年,学生从初三听到高二。为此,他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他的讲授方法注重互动,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网络。他以前的学生建了一个“我的精神家园”网络论坛。每周,樊阳都会在论坛上布置阅读内容,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也有作业要求,可以是一篇阅读体会,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跟帖,“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了”。

  读书,他要求学生必须是“真阅读”,即读原著,而不是缩写本,在读中国古典文学时他会“扶一把”。另外还有一块“时文阅读”,即让学生读一些与当下社会问题有关的文章,比如公务员考试热、地沟油、诚信与道德……每次讲座,都有专门时间讨论。

  熏陶出公益心责任感

  除了讲座,樊阳老师还带学生定期开展“文化行走”。

  上个周六,樊阳带着4个年级的40多个学生在上海博物馆进行了题为“寻找魏晋”的文化行走活动。几年来,樊阳和学生的足迹遍布上海的历史文化遗迹,鲁迅故居、文庙、福州路、外滩和南京路的建筑……

  更重要的是,经过人文精神熏陶的学生们,从只知埋头于课本变得喜欢思索、视野开阔,从只关心分数变成关心他人、热心公益。双语学校2003届学生钱伊玲现在是同济大学景观学硕士生,长期担任外滩美术馆的志愿者。2007届学生陈天天、李永博分别考入了北大和中国人民大学,他们参加了学校的爱心社和手语社,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去年刚从双语学校毕业的徐陆洋去了美国读高中,今年暑假回国参加了留学生西部支教帮困活动,来到偏远的陕西白水县,把助学金和知识送到山村,他是队伍中唯一的高中生……

  学校成立“樊阳工作室”

  由于另类和执着,有人称樊阳是“孤独的布道者”。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如今的樊阳并不孤独。他所在的双语学校,现在也兴起了经典阅读的风气。学校于今年9月成立樊阳工作室,5位青年教师成为樊阳的徒弟。


  上周六的讲座,我就遇到了其中一位工作室成员小学部的毛文静老师。毛文静刚从大学毕业2年。她说,平时经常来听樊老师的讲座,尽管是给学生讲的,但她听了也很有收获。有时候樊老师也让她上台讲上15分钟,每周工作室有一次研讨活动,樊老师对她们的讲课进行点评,徒弟们也帮樊老师做PPT。

  “跟着樊老师研读古典文学,我在给小学生讲《三字经》《笠翁对韵》时,也有帮助。”毛文静说,“这样的讲座,樊老师坚持了20年,比起他的知识,这一点更让我敬佩。”

  最近,又有两位工作室成员在语文拓展课上开出类似的“阅读讲座”:邬雯怡老师给预备班的学生上《世说新语》,讲课开头也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们讨论“小悦悦事件”;金劲丽老师给初二学生讲授李清照的词,都颇有“樊氏风格”。
    相关评论
    最新评论/回复
    最近活动会员